首页 > 高考动态

“新高考”究竟“新”在哪儿 带来哪些新挑战,新变化

发布时间:2024-09-28 09:27:02 | 好学网

好学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新高考”究竟“新”在哪儿 带来哪些新挑战,新变化相关文章,一起来看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新高考”究竟“新”在哪儿 带来哪些新挑战,新变化

松江一中高考本科录取率

上海市松江二中,上海市著名重点中学,上海市首批命名的实验性、 示范性高中。学校创建于1904年,初为松江府中学堂,曾为江苏省立松江女子中学。学校至今已培养了近5万名毕业生,大多数成为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不少人成为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专家学者,奠定了“古城名校”的地位。
上海市市重点中学排名(按一本率排序):
第一档:(一本率90%以上)
1.上海市上海中学(98.9%)
2.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华师大二附中)(94%)
3.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复旦附中)(94%)
4.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交通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交大附中(91%)
第二档:(一本率80%以上)
5.南洋模范中学(88%)
6.上海市建平中学(85%)
7.上海市延安中学、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上海师大附中)(84%)
9.控江中学(83%)
10.上海市实验学校中学部(83%)
11.复兴高级中学、上外附中、大同中学、七宝中学(82%)
15.进才中学(81%)
第三档:(一本率75%左右)
16.上海市格致中学(79%)
17.上海市向明中学(78%)
18.市西中学、曹杨第二中学、位育中学(76%)
21.市北中学、松江二中、杨浦高级中学(75%)

“新高考”究竟“新”在哪儿 带来哪些新挑战,新变化

“新高考”究竟“新”在哪儿 带来哪些新挑战,新变化

简单概括两地的高考改革方案,两个简称醒目形象——“两依据一参考”和考试科目“3+3”。所谓“3+3”,指的是2017年起,高考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3门学生自主选择考试科目成绩构成,作为高等学校录取的基本依据。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150分,上海市3门选考科目每门满分70分,浙江省3门选考科目每门100分。同时,两地均不再分文理科。

对于高校来说,录取学生的成绩标准,从以往的单纯看一次高考成绩,变成了依据三门学科高考成绩、依据三门自选学科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即“3+3”),此外,还要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即“两依据一参考”。对此,有高校招生负责人介绍,“传统的高考如桌餐,现在的方式有点像自助餐,选择自己喜欢的菜,提供了选择的机会和权利。”除此之外,外语考试也由一年一次变为一年两次,可选择较好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新高考”带来哪些新挑战

新高考,考试科目排列组合的多元,以及志愿填报和录取的方式,都与以往有较大不同。而这,对于考生、高校以及两地的考试院来说,都带来了新挑战。

记者了解到,以前,各大高校在上海招生几乎只有3种模式:只招文、只招理和文理兼收。对于考生,“3+1”的“1”也只是“选边站”,考文科的“政史地”只选一,考理科的“理化生”只选一。如今变成不分文理的“6选3”,根据排列组合算法,学生成绩组合多样,有人计算,有15至20种之多。 好学网

对于大学来说,不同专业对于考生选考科目要求不同,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考生的难度,要在自己的兴趣擅长与高校的要求之间兼顾和平衡。根据日前公布的方案,在沪37所院校共设置具体专业或学科大类1096个。千余专业类别中,有14所院校的655个专业(类)没有科目限制。提出最多的选考科目是物理,占总数37.9%;其次是化学,占30.7%;生命科学占20.3%。考生的选考科目中只需满足其中任何1门,即符合报考该专业(类)的条件,如复旦大学历史学类专业,要求选考科目为历史、政治、地理,即考生任意选考一门即符合报考条件。最严苛的是限定1门科目,如上海交大就要求考生报考该校理科专业,必须有一门加选物理。

志愿填报和录取环节,也与以往不同。浙江省从按批次分批填报志愿、分批录取的方式,变为按考生成绩分段填报志愿、分段录取;从学校平行志愿,变为专业平行志愿。普通类高考考生可填报80个专业平行志愿,专业平行志愿投档,将依据考生位次、志愿顺序进行。计算机对考生所填报的80个志愿依次检索,一旦符合投档条件即直接投档到该院校专业,后续志愿同时失效。上海市以“院校专业组”作为志愿填报与投档录取的基本单位,每位考生在本科普通批次最多可以选择24个“院校专业组”。“院校专业组”由在沪招生高校根据不同专业(含专业或大类)的选考科目要求和人才培养需要进行设置,一所高校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包含数量不等的专业,同一“院校专业组”内各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须相同,同一“院校专业组”内专业可调剂。

“新高考”可能会让考生在选考科目、填报志愿时因组合多元而加重焦虑,毕竟,对于考生来说,要搞清楚每个专业的特点与方向是很难的。但“新方案在志愿填报环节就是在向外界传递一种信号——考生、家长和学校都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成长和发展需求。”上海市市北中学校长陈军介绍。当然,为了降低考生因为不熟悉规则、志愿填报失误而错过心目中的好学校、好专业的几率,上海实行了高考成绩公布后再填志愿和两次征求志愿两项新办法。

“通过选择,让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使高校找到适合专业培养目标的人才。实现‘学其所好,考其所长,录其所愿’。对青年学生来说,学会选择、善于选择,不仅是应对高考所需,更是成长必须面对的‘考题’”。浙江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表示。“突出选择的作用,是希望考生尽可能从志向兴趣出发,思考选择什么样的大学,学什么专业,注重成长规划。”陈军认为。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建议,考生在新高考志愿填报前要做足功课:仔细阅读在浙江省招生高校的年度招生计划,查阅所报院校当年招生章程中对考生的要求,如体检、外语语种、单科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等,看是否符合报考条件。结合学习兴趣、专业性向和未来发展规划,综合考虑,慎重抉择。

“新高考”带来哪些新变化

高考综合改革方案体系看起来复杂,但背后的价值指向十分明确——鼓励学生个性需求、高校多元选拔,同时保证制度的公平性和科学性。

以不再划分文理科为例,非黑即白的“文科生”“理科生”的概念在存在30多年后,终将逐渐淡出。而且,随着“3+3”实施,以往冷门的生命科学、地理、历史等科目,都在文理不分科的大背景下“热”起来,以至于一些学校地理等科目任课老师紧张,出现了几所学校资源“共享”、教师“走校”授课的现象。

同样,上海市的高考招生单位不再是学校而是“院校专业组”,也体现了对学生个性化选择的鼓励。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副校长叶银忠以该校为例介绍,学校今年设置了4个“院校专业组”,分别是“物化生、物化史、物化地、不限”,每个专业组里包含几个专业大类及更多专业。如建筑学专业属于工科,但带有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特点,就被归类在“物化史”专业组,“如此一来,考生不仅可以凭借理科的优势,也可以发挥文史科目的优势考入这一专业”。

不少大学招生负责人都表示,这一变化有助于提升高校与考生间的匹配度。对考生而言,意味着更大的选择余地——可以优先选择学校,也可以优先选择专业;对高校而言,能更好地凸显办学特色。复旦大学校长助理、招办主任丁光宏说,不光是考生可填报志愿的数量增多了,更重要的是对未来高中阶段学生的兴趣培养、潜力挖掘、学习模式转变带来了质的变化。“传统模式下,招生存在‘招分不招人’的倾向,”同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廖宗廷认为,专业组制打破了原来的学校分数线概念,每个院校专业组都有一个独立的录取分数线,有助于高校和学科专业凸显自己的办学特色。

施行“新高考”后,综合素质评价能否客观科学,是考生普遍关心的问题。这一项高考改革的新亮点,旨在通过客观写实的方式,记录学生的综合表现,作为高校在录取环节的重要参考。在不少教育界人士看来,将综合素质评价引入高考,是“彻底打破唯分数论的颠覆性做法”,上海纽约大学中方招生办主任周鸿就认为,纵观世界一流大学的招生,都在坚持一个理念:既要求学生有优异的学业成绩,又要求学生在社团活动、科技创新、体育竞赛等综合素质方面有出色表现。

在上海市教育考试院院长郑方贤看来,教育改革必须用好高考这根指挥棒。高考综合改革中提出的不分文理、学业水平考试方案、综合素质评价报告等,都是针对学生培养中日益加剧的偏科倾向和社会实践弱化等现象,“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增设听说内容;不分文理的数学试卷讲究高中学生共同的数学基础与思维;综合素质评价的刚性要求鼓励更多学校将开展社会实践视为高中阶段教育的基本内容……以高考制度改革带动教育的变革,使得高中学生按照理想模式成长的目标得以实现,这就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变化。”郑方贤说。

浙江也是如此,近三年来,浙江省深耕细作高考改革这片“试验田”,从招生体制上看,基本形成了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招生选拔格局;从学生成长看,凸显个性化发展,扩大了学生选择权;对高中教育来说,促进了高中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育人理念和选择性教育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对高等教育来说,增强了高校在招生选拔、专业建设上的紧迫感,倒逼高校优化专业机构、强化专业建设、深化教学改革。

“新高考”究竟“新”在哪儿 带来哪些新挑战,新变化

无锡市北中学怎么样?? 升学率高吗?? 宿舍好吗?? 作业多吗??会不会直到夜自修结束还没做完

好学网(https://www.haoxuejiaoyu.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无锡市北中学怎么样?? 升学率高吗?? 宿舍好吗?? 作业多吗??会不会直到夜自修结束还没做完的相关内容。

记得中考的时候发挥出色,出人意料地考入了闸北区的初中生都想念的当时唯一的市重点。三年中我遇到了优秀的老师和杰出的同学。老师们和蔼可亲,同学们积极向上,学风很好。那时我们作业不多(每天数学20道题,物理做练习册,语文一周一篇随笔,比较痛苦的是每堂英语课的背课文和听写),老师管得也不严,不拖堂,不补课,学习主要靠自觉。这样的坏处是对于从像我这样从普通初中考入的从高压下过来的同学在一定程度上不能适应,好处是适应高校的生活,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所以如果属于需要高压学习才能出成绩的同学,也许风华中学更好。普通同学要想学好还是在听好课的同时晚上多做五星级题库为好。否则,考试的时候真的很痛苦。
也许是地处相对落后的闸北区的原因,市北中学并不常被提到。偶尔听到说市北中学是市重点中比较落后的,心中真是不舒服。市北中学的教育质量是不错的,每年的高考一本录取率是80%左右,复旦交大同济的人数估计可以占据一半。复旦交大提前录取的人数也在各重点高中列前的。那时市北中学不参加什么十校联考,获得荣誉也不过分宣扬,...
朴素、低调、内敛就是市北的特点。
所以,欢迎希望静心学习的优秀同学报考市北中学。祝福市北中学。
顺便说一句,校服的确比较难看。

公交29、313、57路直达学校大门;公交K90、K96、202路至凤翔巴士公司,步行8~10分钟即到达学校南校门;公交K96路正筹划在学校大门设起终点站。从江海高架或凤翔高架凤翔出口下约一分钟车程即到校门口。市北高中是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学校以“质量立校”为办学理念,以上乘的教学质量著称,以高考、省学业水平测试、市统考的佳绩获得07年度绩效考核突出奖,教学质量单项奖。市北高中在教育质量管理中:用《教学“五认真”细则及考核办法》规范教学行为;用《文化科目期末市统考教学质量奖励条例》监控教学过程;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模式的研究探索增强教学的有效性;用形成各年级高考知识纵向达成目标序列构建知识的“千日工程”;用精细化的备课组活动帮助青年教师增长教学智慧;用“名师梯队推进工程”发挥骨干教师引领作用,锻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市北高中师资力量雄厚,现有省市名特师、骨干教师31人,高级教师占专职教师75%。“只要进步,就会成功”是市北学生的共识。“我与榜样面对面”的主题班会后,学生找差距、励斗志、明目标;“我要拼,我会赢”的学业水平测试动员会上众志成城,厉兵秣马;高考决战总动员时的庄严承诺,豪气冲天。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频传捷报:全国物理奥赛三等奖、省生物奥赛一等奖、省英语风采特等奖。三年中共有236位学生获奖。市北师生用显著的业绩打造了教育质量上乘的优质品牌。市北高中是立志成才者的殿堂,是渴求新知者的乐园。选择市北,就是选择了成功。市北高中欢迎你。

以上就是好学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新高考”究竟“新”在哪儿 带来哪些新挑战,新变化,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好学网:www.haoxuejiaoyu.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标签: 新高考 高考
与““新高考”究竟“新”在哪儿 带来哪些新挑战,新变化”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