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4 14:15:01 | 好学网
曾几何时,土木工程一直是我国报考人数最多的几个大学专业之一,在传统工科专业中的热度久居高位而不下;但是近一两年来,只要提起土木工程专业,却屡遭劝退,使得很多考生、家长都不太敢选这一专业了。那么,目前的土木工程专业到底怎么样?2020年又适合哪人报考呢?本期,我们就来好好介绍一下这门2020年的“劝退专业”。
一、曾经热门的报考方向
截止到前几年,土木工程还是大学中最“火爆”的专业之一,开设院校多,报考的人数多;而对于广大土木学子来说,选择该专业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高就业率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兴起,土木工程遍布国民经济建设的各条战线,对高素质建设人才的需求也日渐猛增;同时由于国内的建设管理水平相对滞后,当下也急需一批能提升建设管理队伍整体水平的人才。因此,土木工程可以算是目前对口就业率最高的专业之一。
2、性价比高
土木建筑行业,学历层次不齐,但平均学历不高;而且在招聘时,门槛一般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只要肯努力,年薪几十万是很常见的事。因此,除了部分人才的学历、能力必须达到一定高度以外,其实大部分从业者的文化水平都不是特别高,但能混出一片天地的人也不在少数。
3、家长及考生的接纳度高
土木行业一直是社会的中流砥柱行业,社会影响力、社会价值都很高,且十分常见。因此,很多家长、考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接纳度较高。
4、随大流
这是“热门专业”的通病,前几年土木工程的热度很高,而很多人在报志愿的时候也不够理性,只是盲目地追求“热门”专业
二、与建筑学的区别
一般来说,建筑学主要负责的是建筑的外观和布局,让建筑物在实用的同时还要兼顾到外形的光鲜亮丽,培养的人才多为—— 建筑师;
而土木工程则更加注重建筑的具体搭建和安全性保障,培养的人才多为—— 结构工程师。
三、目前劝退的原因
1、专业难
土木工程专业的学习中,涉及到了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信息科学等多门基础学科知识,同时要学好力学、材料科学、工程技术等科学知识;培养的学生需要具备设计、规划、施工管理等多种能力。
因此,目前土木工程学生的知识面必须广,且水平要求也高,而想要毕业就不能“偷懒”。此外,土木专业毕业后学生可考取各种从业证书,如全国注册土木工程师、全国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等,难度较大。
2、工作累
如果说专业难度大已经是土木专业的“痛点”之一了,那么工作强度则可以说是土木专业又一标志性特点。除了公务员、老师相对轻松一点,其他工作均不轻松:
设计类,加班是家常便饭,通宵赶进度的概率也很大,同时相比于很多其他办公室工作,不能出错,精力消耗大;
施工类,很多人一周的工作节奏都是远超996的,休假很少,白天要在工地盯施工进度,晚上还要加班,可以说是土木工作中最累的一种。
3、责任大
无论是去年江苏无锡的“高架桥坍塌”事件,还是前段时间福建泉州的“酒店坍塌”事故,这些安全事故都时刻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因此,土木行业必须要注重建筑的安全质量,责任重大。
不过,现在很多土木行业中发生的安全事故其实多为偶然性发生,不可控度极高,而事后房地产公司等甲方一定是负首责的。所以,很多人都说现在土木行业中的甲方一般是“拿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
4、工作环境差
除了在设计院中的设计人员,其他土木行业从业多数每天都要与钢筋、水泥、混凝土打交道,环境较脏、较乱,这都与都市“白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另外,我国目前的土木行业从业人员数量庞大,且其中很大一部分人都是学历水平相对较低的民工,为此其中鱼龙混杂,素质低的人不在少数,人文环境恶劣。
四、适合什么人报考?
条件1:男生
目前土木工程专业一般女生极少,而且纵使有女生选择该专业,毕业后大多也会转行或者跨专业深造,因为实在是不适合。
条件2:对土建行业有兴趣或热爱
对于男生来说,也不是就都适合报考土木工程,如果没有一定的兴趣基础,高难度的专业学习、恶劣的就业环境等会成为其专业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
五、院校推荐
1、全中国土木最强的两所大学
2、土木强的985大学
3、土木最强的211大学(非985)
4、土木最强的普通一本院校
除此之外,被誉为 “建筑老八校” 的其他学校在土建行业的认可度也很高,具体包括:
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六、其他注意事项
1、学习土木工程专业需要很好的数学和物理基础,特别是在力学方向要比较精通;
2、同时,学土木将会大量地制图,所以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才行。
中国大学专业排名:地理学、地质学、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冶金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矿业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等。
中国的大学提供丰富多样的专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专业类别:
1、工科类: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化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
3、文学类:包括汉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历史学、哲学等。
4、经济学类:包括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会计学等。
5、管理学类:包括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等。
10、农学类:包括农业科学、园艺学、动物医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等。
一些知名的中国大学
1、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
2、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
3、上海交通大学(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4、浙江大学(Zhejiang University)。
5、复旦大学(Fudan University)。
6、南京大学(Nanjing University)。
7、武汉大学(Wuhan University)。
8、中山大学(Sun Yat-sen University)。 好学网
9、四川大学(Sichuan University)。
10、同济大学(Tongji University)。
这只是列举了其中一部分顶尖大学,中国还有许多其他优秀的高校在各个领域也享有很高声誉。不同大学在不同学科领域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如果对特定的学科或大学感兴趣,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了解。
土木工程考研学校排名 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是在茅以升先生创立于1923年的国立东南大学土木工程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2017年12月28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科获评A+,并列全国第一。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20年创立的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铁道建筑科,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建校伊始的
兰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考研历年录取分数线 543分,495,以及461分,根据查询考研派显示。截止至2023年9月16日。 1、兰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考研2021年录取分数线为543分,2022年录取分数线为495分,2023年录取分数线为461分。 2、兰州理工大学,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是甘肃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甘肃省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土木工程专业排名 全国有94所开设土木工程专业的大学参与了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的排名,其中排名第一的是同济大学,排名第二的是东南大学,排名第三的是清华大学。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它既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活动,也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造在地上或地下、陆上或水中,直接或间接为人类生活、生产、军事、科研服务的各种工程设施,例如房屋
土木工程考研学校排名 排名如下: 1、同济大学。2、东南大学。3、清华大学。4、北京工业大学。5、哈尔滨工业大学。6、浙江大学。7、天津大学。8、大连理工大学。9、河海大学。10、湖南大学。11、中南大学。12、西南交通大学。13、解放军理工大学。14、北京交通大学。15、石家庄铁道大学。16、沈阳建筑大学。17、上海交通大学。18、中国矿业大学。19、山东大学。20、武汉大学。21华中
qs土木工程世界排名 qs土木工程世界排名如下: 1、麻省理工学院 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InstituteofTechnology),简称“麻省理工”(MIT),创立于1861年,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都市区剑桥市,主校区依查尔斯河而建,是一所享誉世界的顶尖私立研究型大学,全球大学校长论坛成员。 麻省理工学院早期侧重应用科学及工程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为什么张雪峰不建议报土木工程 为什么张雪峰不建议报土木工程有以下回答: 张雪峰不建议报土木工程,因为这个专业需要去工地干活,考不考都是要去工地干活的,而且即使成为经理也要跟着工地上的人走,这个职业一般来说并不辛苦,尤其不适合女孩。此外,这个职业在开始应用时要格外谨慎,要考虑到未来的发展,不能盲目。 艺术类专业的就业选择相对较少且狭窄,很多学生在本科阶段选择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如果继
土木工程有什么专业代码吗? 每一个学科门类都有相关的专业代码,它的前两位就是代表学科门类。比如说心理学,它的专业代码前两位是04开头的。04开头的专业,毕业以后都会授予教育学学位。 再比如社会学,它的专业代码是03开头的,属于法学。01是哲学、02是经济学、03是法学、04是教育学、05是文学、06是历史学、07是理学、08是工斗慎昌学、09是农学、10是医学、11是军事学、12是管理学
土木工程排名 土木工程专业排名前三的高校分别是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和清华大学。 土木工程的定义: 土木工程主要研究各类土地工程设施的勘测、设计、建造、保养、维修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术,进行各类工程建筑物的新建、改建或扩建,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勘察、规划、设计、施工等。主要工程设施包含房屋、道路、铁路、管道、隧道、桥梁、堤坝、矿井等。 主要课程如下: 高层建筑设计、建筑结构抗震
2024-06-18 05:28:58
2024-06-16 08:48:36
2024-06-07 18:55:28
2024-06-20 17:42:02
2024-06-20 08:24:35
2024-06-17 06:3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