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关注专业解读的朋友很希望了解等离子专业大学排名 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大学排名,今天好学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文章,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物理系排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是国家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和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培养基地。
目前物理系有
物理学、
应用物理学(凝聚态物理方向、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方向)、光信息科学与技术3个本科生专业和凝聚态物理、光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和物理电子学4个博士点,其中凝聚态物理、光学是国家重点学科。
工科大佬
清华大学,排名第三。
清华的老物理基础1953年调整到北大,目前清华物理系的学科方向涉及物理学和
天文学2个一级学科,涵盖教育部规定的物理学一级学科下除无线电物理外的全部7个二级学科(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原子分子物理、粒子物理
核物理、
声学、等离子体物理)以及天体物理1个二级学科,其中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原子分子物理为全国重点学科。清华物理系具有国家的物理学一级学科的博士学位授予权,还是天体物理二级学科的博士点。物理系设有1个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涵盖了物理学的各个分支学科。
复旦大学物理系创建于1952年,是全国院系调整中由原复旦大学、交通大学、
同济大学、
浙江大学、沪江大学、大同大学等校部分物理系教师学生合并而成。它的前身是1942年在重庆建立的数理系,迄今已有60余年历史。1993年成为国家理科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是国家首批设立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的单位之一。1997年被列为“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现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重点学科点,3个博士点(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光物理)和博士后流动站。
复旦大学物理系现设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和光学3个本科专业,这3个二级学科均为国家重点学科和博士点,并被评为一级学科博士点。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于1978年重建。其中凝聚态物理是国家第一批博士点,又是国家重点学科。1999年建立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获得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本科专业设有应用物理和光信息科学与技术2个专业,硕士点设有凝聚态物理、天体物理、光学、理论物理和光学工程,博士点设有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光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
南京大学物理学系成立于1920年,现已发展成为国内著名、国际有一定影响的物理系之一。1984年,声学和无线电专业从物理系中调整出来,组建了信息物理系(现改名为电子科学与工程系),1994年,以物理系中一些研究组为基础,发展成立了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建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固体物理研究所、加速器研究所、应用物理研究所、
生物医学物理研究所和理论物理研究中心。
学院现有凝聚态物理、理论物理、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3个国家重点学科,设有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光学5个博士生专业,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光学、生物物理学6个硕士生专业,物理学、应用物理学2个本科生专业。
浙江大学物理系成立于1928年,其前身可追溯到1897年的求是书院。浙大物理系具有辉煌的历史,诸多著名物理学家如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吴健雄、王淦昌、程开甲、吕敏、贺贤土等13位科学院院士先后在该系学习和任教。目前物理系设有物理博士后流动站,物理一级学科博士点。
物理系开设有物理学本科专业,每年都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毕业生免试保送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
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前身物理系创建于1919年,是南开大学理科建立最早的系之一。著名物理学家吴大猷教授曾在该系执教,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教授是该系的名誉教授。从这里已培养出5名中科院院士或工程院院士。1998年物理系改建成物理科学学院,由理论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胡北来先生任第一任院长。物理科学学院现设有物理学系、光电信息科学系、生物物理科学与技术系以及基础物理与实验教学部。
物理学院现设有物理学专业、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物理学(生物医学物理)专业和
材料物理专业等本科专业。
物理系是
中山大学30年代初就已成立的院系之一。物理系现有物理学和光学工程2个国家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
物理学一级学科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光学工程、光学、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5个博士点,光学工程、光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材料物理与
化学、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等7个硕士点。此外物理系设有物理学、材料物理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和微电子学4个本科专业,其中物理学是国家理科基础科学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广东省高等学校首批名牌专业之一。
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是在1928年成立的原国立武汉大学物理系基础上逐渐发展、壮大而来。老一辈著名物理学家查谦、潘祖武、江仁寿、桂质廷、张承修、马师亮、李国鼎、周如松等先后在这里研究执教多年。现已发展成为涵盖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与工程4个学科门类,多个有突出特色的学科研究方向。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现有物理学(人才培养基地班)、应用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物理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实验班)4个本科专业(涉及11个专业方向),有理论物理等1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含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原子分子物理、等离子物理、无线电物理、光学、声学、等8个二级学科。

山东大学哪些理工科专业比较好,就业比较好,急!
推荐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一、山东大学在全国高校中的位置
2002年,山东大学以79.68分在全国600所本科大学中位居第13名;其中人才培养总分第12名;科学研究总分第14名。科学研究中,理科第16名,文科第13名。
山东大学研究生院以51.85分在全国412所研究生院(处)中位居第14名。
在代表技术创新能力的专利排名中,山东大学以6.44分列全国高校第10名。
二、山东大学本科各专业排名情况(专业排名以a/b表示,a为名次,b为开设该专业的大学数量。例如:物理学:6/171,表示在171个开设物理学专业的大学中排第6名)
(一)理科
山东大学理科总分列全国高校第16名。在理科的4个学科中,理学第9名,工学第23名,医学第14名;山东大学没有
农学本科专业。
理学:13个理学专业,名次如下:
数学与应用数学:9/229
信息与计算科学:6/208 物理学:10/171 应用物理学:8/76 化学:14/166
应用化学:28/166
生物科学:8/129
生物技术:7/122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9/94 微电子学:7/15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7/27
生态学:6/17
统计学:16/93
工学:24个工学专业,名次如下:
金属材料工程:3/64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4/57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5/69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6/210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6/84
工业设计:41/161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11/58
测控技术与仪器:28/110 热能与动力工程:23/98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1/148
自动化:15/195
电子信息工程:18/237
通信工程:18/15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9/410 电子科学与技术:21/76
生物医学工程:16/41
建筑学:46/87
土木工程:47/173
水利水电工程:13/36
环境工程:29/172
化学工程与工艺:38/154
制药工程:19/57
包装工程:3/40
工程力学:28/47
医学:5个医学专业,名次如下:
预防医学:12/48
临床医学:14/98
口腔医学:17/46
护理学:10/90
药学:9/63
(二)文科
山东大学文科居全国高校第13名。在文科的7个学科中,
哲学第9名,
经济学第27名,
法学第9名,文学第7名,
历史学第10名,管理学第33名;山东大学没有
教育学本科专业。
哲学:2个哲学专业,哲学:9/35
宗教学:7/8
经济学:4个经济学专业,名次如下:
经济学:20/174
国际经济与贸易:41/212
财政学:20/61
金融学:35/143
法学:7个法学专业,名次如下:
法学:16/231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1/3
社会学:14/42
社会工作:14/53
政治学与行政学:29/50
国际政治:8/13
思想政治教育:38/166
文学:11个文学专业,名次如下:
汉语言文学:6/213 对外
汉语:4/20
英语:15/394
俄语:28/65 德语:22/28
法语:31/36
日语:40/124
朝鲜语:15/19
新闻学:20/71
音乐学:39/117
美术学:45/136
历史学:3个历史学专业,名次如下:
历史学:12/140 世界历史:7/8
考古学:4/12
管理学:12个管理学专业,名次如下:
管理科学:5/20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24/223
工业工程:23/72
工程管理:30/102
工商管理:52/274
市场营销:31/191
会计学:51/246
人力资源管理:18/94
旅游管理:22/141
行政管理:32/101
图书馆学:21/21
档案学:26/27
三、山东大学研究生院各专业排名情况(专业排名以a/b表示,a为名次,b为开设该专业的大学数量。例如:计算数学△:7/49,表示在49个开设计算数学专业的大学中排第7名。研究生专业名称后带☆为国家重点学科,带△有博士学位授予权)
(一)理科
理学:31个理学专业,名次如下:
基础数学△:7/96 计算数学△:10/49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11/38 应用数学△:19/115 运筹学与控制论☆△:1/48 理论物理△:17/77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7/22 原子与分子物理:10/23 等离子体物理:9/19 凝聚态物理☆△:6/62 声学:9/21 光学△:16/54 无线电物理△:10/21无机化学△:15/50 分析化学△:17/59 有机化学△:19/61 物理化学△:8/68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18/41 植物学△:28/72 动物学△:11/52 生理学△:7/55 水生生物学:14/28 微生物学☆△:2/52 神经生物学:14/28 遗传学△:11/49 发育生物学△:2/29 细胞生物学△:11/39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16/90 生物物理学:15/34 生态学△:17/52 系统理论△:1/10
工学:41个工学专业,名次如下:
固体力学:33/58 工程力学:31/64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3/86
机械电子工程:38/89 机械设计及理论△:18/120
车辆工程:30/41 光学工程△:8/42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23/51 材料物理与化学△:17/65 材料学☆△:5/104 材料加工工程△:7/80 工程热物理:15/27 热能工程:17/35 动力机械及工程:15/28 制冷及低温工程:11/21 化工过程机械:12/32 电机与电器:16/30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4/35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20/52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13/22 物理电子学:18/39 电路与系统:16/52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16/43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19/29 通信与信息系统△:23/76 信号与信息处理:21/60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22/104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19/66 系统工程:15/35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20/41 计算机系统结构:21/74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11/87
计算机应用技术:33/152 结构工程:31/71 水文学及水资源:11/23 水工结构工程:12/19 化学工艺:17/49 应用化学:35/100 发酵工程:7/17 环境工程:29/82 生物医学工程:21/40
医学:37个医学专业,名次如下: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10/47 免疫学△:9/38 病原生物学△:11/40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16/50
法医学:16/19
放射医学:13/14 航空、航天与航海医学:13/14 内科学△:12/59
儿科学△:10/44 老年医学:14/16 神经病学:36/39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18/20 皮肤病与性病学:28/34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10/41 临床检验诊断学:25/28
护理学:10/10 外科学△:13/60 妇产科学△:8/40 眼科学△:25/40 耳鼻咽喉科学△:8/38 肿瘤学:29/31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9/9
麻醉学:31/33 急诊医学:17/20 口腔
基础医学:11/11 口腔临床医学:24/28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5/29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29/32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19/21 卫生毒理学:22/24 中西医结合临床:32/47
药物化学△:6/28 药剂学:14/19 生药学:13/21
药物分析学:13/15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12/13 药理学:49/58
(二)文科
哲学:5个哲学专业,名次如下:
马克思主义哲学:27/54 中国哲学△:2/34 外国哲学:15/31 宗教学:11/17 科学技术哲学:28/50
经济学:6个经济学专业,名次如下:
政治经济学:42/68 经济思想史:9/16
财政学:21/30 金融学:31/58 产业经济学△:2/65 国际贸易学:30/62
法学:9个法学专业,名次如下:
法学理论△:3/30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10/31 民商法学:17/39 国际法学:15/29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1/25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37/105 国际政治:10/16 社会学:9/42 民俗学:2/15
文学:12个文学专业,名次如下:
文艺学☆△:10/61
语言学及
应用语言学△:16/39
汉语言文字学△:14/65 中国
古典文献学△:5/35 中国古代文学△:10/75 中国现代文学△:11/65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15/28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9/46 英语语言文学△:14/88 俄语语言文学:11/29 日语语言文学:13/33 新闻学:25/30
历史学:6个历史学专业,名次如下: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7/17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5/18 专门史:50/65 中国古代史△:2/47 中国近现代史:31/43
世界史:30/42
管理学:7个管理学专业,名次如下:
管理科学与工程:34/110
会计学:52/75 企业管理△:23/128 旅游管理:24/39 技术经济及管理:32/59 行政管理:37/57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13/24

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大学排名如下:
好学网
1、西安交通大学; 2、清华大学;3、四川大学;4、哈尔滨工程大学;5、华南理工大学。
6、南华大学;7、上海交通大学;8、武汉大学;9、华北电力大学;10、东华理工大学。
核能是21世纪人类先进能源的主要支柱之一,在我国能源缺口非常大,核电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和能源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技术的运用日益广泛,如能对医疗卫生用品进行高效消毒和灭菌等。
到现在和核相关的工作已经不再局限于核裂变电站、核反应堆的高能核辐射的工作环境,而是更多和低能量端的电磁辐射有关联,比如说涉及X射线、低温等离子体和电子加速器以及核电子学应用等。
这类工作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具有强辐射危害的原子核相关工作,没有辐射危险,与其他不涉及和专业并没有不一样的地方。即使在少部分涉及核的领域,人们已经对各种高能粒子和核辐射的生物学效应有了深刻明确的认识。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控制理论、测试技术、核物理、核反应堆、核能与热能动力装置、热工设备。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军训,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应安排40周以上。
以上就是好学网为大家带来的等离子专业大学排名 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大学排名,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更多相关信息,敬请关注好学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好学网:
www.haoxuejiaoyu.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