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考动态

新高考录取专业政策解读 新高考政策详细解读

发布时间:2025-06-13 22:47:33 | 好学网

今天好学网小编整理了新高考录取专业政策解读 新高考政策详细解读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新高考录取专业政策解读 新高考政策详细解读

浙江省高考政策最新解读

和往年相比,最大的变化是,不限选考科目的专业提高了6.9个百分点。部分高校专业放宽选考要求。不限科目专业增加了6.9%。

众所周知,浙江实施新高考之后,每位考生都要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和技术这7门选考科目中,选择3门参加考试,成绩计入高考总分。同时,各所高校的招生专业,都会对考生的选考科目提出相应的要求,并且只录取符合选考科目要求的考生。

简单说,选考科目要求范围为“不限”的,表示没有设限选考科目,考生选择任意3门都能报考;选考科目有要求范围的,比如要求某2门或3门科目,考生需要参考其中1门才可报考。

各专业选考科目要求范围,由高校参照本科专业选考科目指引,结合2017年招生录取的实际情况,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对学生学习基础的要求自主确定。因培养要求不同,相同专业不同高校可能会有不同的选考要求。

本次公布的选考科目要求范围涵盖全国1383所高校、2.6万多个专业(类)。其中,选考科目要求范围为1门的占6.8%,2门的占8.8%,3门的占23.3%,不限的占61.1%。

与2017年招生相比,2019年部分高校对培养要求明确、与中学所学科目关联度较高的专业提出了更为明确的选考科目要求,因此将选考科目要求范围确定为1门或2门的专业有所增加,分别提高2.0、1.1个百分点;对基础素养要求比较宽泛的专业则适当放宽了选考科目要求范围,不限选考科目的专业增加了6.9个百分点。考生可报专业选择余地变大。

物理仍是选考“王中王”由于不限选考科目的专业增加,2019年高考录取时,各科目可报专业范围均有所扩大,平均增幅为3.16个百分点。可报专业最多的选考科目仍是物理,能填报93.5%的专业;第二位的仍是化学,可以填报85.5%的专业。考生选考任何三个科目,至少可填报67.7%的专业,比2017年提高1个百分点。

单从这个角度看,对2019届高考生来说是个好消息,因为“7选3”无论怎么选,填报志愿时的选择余地都变大了。还在犹豫选哪门选考的学生们,可以少一些纠结。

而从“可报专业最多的选考科目仍是物理”这一条看,物理在高校,尤其是重点高校心目中无可取代的地位。对比了北大、清华、人大、复旦、同济、上交大和浙大,7所顶尖高校2018年和2019年各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后,发现在“不限选考科目专业提高”背景下,仍有高校反其道而行之。像同济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社会科学实验班(经济学类)、社会科学实验班(管理学类),选考科目要求范围均从“不限”变成了“物理”,也就是说2019届考生必须选考物理,才能报考该校这两个专业。

新高考录取专业政策解读 新高考政策详细解读

高考志愿政策学习与解读: “专业(类)+院校” 或“院校专业组”

新高考改革后,志愿填报与投档模式分为“专业(类)+院校”与“院校专业组”两种。实行“专业(类)+院校”的地区包括浙江、重庆、河北、山东、辽宁;而广东、福建、湖南、海南、江苏、湖北、天津、北京、上海则采用“院校专业组”模式。其他省份的模式暂未确定。

“专业(类)+院校”模式下,考生以1个“专业(类)+学校”为1个志愿单位进行平行志愿填报。考试院根据考生志愿直接投档到特定院校与专业(类),确保高校招生专业有明确录取分数线,避免了专业调剂问题,减轻了考生因不服从调剂而被退档的压力。然而,若有特殊情况如身高、视力等未被考虑,仍有可能导致退档。

在“专业(类)+院校”模式中,志愿单位数量显著增加,考生能更灵活地选择不同高校的同一专业、同一高校的不同专业或不同专业下的不同高校。在报考志愿时,考生需详细研究专业及选考科目要求,确保符合首选与再选科目的要求。

“院校专业组”模式则是指某高校将选考科目要求相同的多个专业组合成一个专业组,该模式在8个地区实施。考生根据意愿选择特定院校的专业组,专业调剂限定在同组内,未服从调剂者可能面临退档风险。这种模式下,同一院校内不同专业组间的专业差异可能较大,包括同类专业与潜在“暴雷”专业。

两种模式对志愿规划与填报有不同要求与侧重点,后续会详细探讨。如有高考志愿规划咨询问题,欢迎交流沟通,作为专业的高考志愿规划师,乐意为您提供服务。

新高考政策详细解读

好学网(https://www.haoxuejiaoyu.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新高考政策详细解读的相关内容。

新高考改革的目的是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深化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推动高等教育招生制度的改革,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创新。新高考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两依据,一参考”,即依据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录取。
新高考改革旨在实现以下目标:
1. 建立更加公平、公正、公开的选拔机制,确保高校能够选拔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2. 促进高中教育的多元化发展,使高中教育更加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兴趣的培养。
3. 推动高中教育质量的提升,通过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综合素质评价是新高考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旨在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以外的素质和能力,包括学科竞赛、社会实践、艺术特长、体育特长、创新创业等方面。这一评价方式能够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潜力。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衡量学生高中阶段学科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未来升学和就业的重要依据。考试内容与高中课程标准相衔接,旨在考查学生的学科知识和能力,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
总结而言,新高考改革政策通过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的引入,以及录取机制的创新,致力于选拔和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这一政策的实施,将促使高中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适应时代的发展。 好学网

以上就是新高考录取专业政策解读 新高考政策详细解读全部内容,更多相关信息,敬请关注好学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好学网:www.haoxuejiaoyu.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新高考录取专业政策解读 新高考政策详细解读”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