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考动态 > 正文

人大代表提议将录取率提至80%,这么做有什么利与弊?

2024-12-19 18:42:02 | 好学网

小编今天整理了一些人大代表提议将录取率提至80%,这么做有什么利与弊?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人大代表提议将录取率提至80%,这么做有什么利与弊?

人大代表提议将录取率提至80%,这么做有什么利与弊?

我个人是同意这项提议的,我们来观看一下数据,现在的中考录取率只达到50%,这是个什么概念? 100个人只有50个人能上高中,那50个孩子该怎么办?有没有人考虑过?有人说可以去上职业中专或者高中啊!

那么我想问问提出这个建议的人,你有没有了解过现实生活中真正的职业中专和高中是什么样子的呢?如果当你进入一所职业中专或者高中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跟你概念中想象的东西完全不一样。

我个人觉得,有教无为这句话永远是适于教育当中的,如果把中考的录取率提高至80%的话 ,那么将会解决很大一部分中学生压力过大的困扰,现在很多中学老师也坦然承认,其实中考的压力比高考的压力更大,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如果你初中考不上好高中的话,那么你高中考上好大学的概率也就会大大降低,所以从小学毕业以后,孩子们的学习压力,学习负担以及心理压力就已经是逐年上升的状态了,如果一旦把录取率提高的话,那么这不利因素将会大大削减。

这是有利的地方,那么弊端是什么呢?首先,就是经济上会受损失,因为个别的职业中专和职业高中将没有声源学生都去考高中了 ,这也就面临着很多学校会破产的状况出现。然后接下来出现的状况就是高中的学苗水平将会大大降低,这也是一大弊端,因为随着录取率的提升,势必高中的门槛也会慢慢降低,那么很多好学生在与学习相对比较差的学生在一起的时候会不会被影响到学习成绩,这也就很难说了。

有利的地方和弊病其实都是非常一目了然的,可是我们必须清楚一件事情,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啊,有的时候就是要敢于接受现状,敢于打破现状,高中录取率过低,这确实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小学毕业以后孩子就已经开始面对人生的抉择,这对孩子是不是一种压力?是不是一种负担,让年纪幼小的孩子过早的就体会到社会的残酷性,这对孩子的成长真的有利吗?

基于以上的考虑,我还是认为应该提高中考录取率,因为只有这样子才能够解决最根本的问题,从而让孩子们有一个更幽默的学习环境 ,也能够让孩子们在心理上减轻负担,现在的孩子学习负担已经太重了,难道作为成人的我们不应该想办法为他们减轻一些负担吗?

人大代表提议将录取率提至80%,这么做有什么利与弊?

那些年,哪些高考的事

曾经的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不过对于那些没有机会走进考场,或没能通过高考走入大学校园的年轻人来说,高考依然带给他们许多收获。那是对知识的敬畏,对学习的渴求。

改变的不仅 是“考中者”

高考制度在山川沟壑间激发起一代青年人知识的渴望,也激发起全社会对知识不可遏制的热情

我父亲是个农民,只读到小学三年级,一生都没有机会走进高考考场,却始终牵挂高考。晚年病重时,他还能清晰地记得三十多年前,从我们那条山沟里考出去的学生,而且记得他们的考分。

恢复高考那年,我才六岁。那个秋天,我背起书包,带一块一尺见方的木头小黑板去上学。我不知道恢复高考的消息是什么时候来到山沟里的。第二年春天,附近好几个村都有学生考上学校的喜讯传出。其中,有一个是我的远方亲戚,他比我父亲小几岁。从此,这个亲戚便成为我的“榜样”,父亲经常以他来教育我。从那年起,我们那条山沟八九个村庄,前前后后上过中学的青年人又都找学校补习去了。后来几年,接二连三有人考上学校。这些消息不仅激励了我们那一带的学生,也鼓舞了我父亲这样没有机会参加高考的农民。

在这样的消息中认识高考、明白了考试的意义,我也踏着高考鼓点走出了山沟。高考,对于我们这样的人当然至关重要,因为这场考试改变了我们的人生。高考二十周年、三十周年,以至于今年恢复高考四十周年,我们一次次回味这项制度的意义。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想起父亲来,都会想到一个同样的问题:我们都是高考的获益者,父亲他们则是高考的旁观者。这样一场考试,对于父亲那样没有机会进考场的人,又意味着什么?

可以说,四十年来,成千上万学子走过了高考独木桥,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但没有走过这座桥的人,一定比走过来的人多出很多倍。如果高考仅仅是我们这些走过来的人们改变命运的途径,那它的意义就要少很多。其实,历史的逻辑并非如此。

至少,高考燃起了我父亲新的生活理想。后来的岁月里,他多次和我说过,是高考给了他供子女读书的动力。我的父母亲从这场考试中看到了艰苦读书的价值,甚至找到了改变一个家族命运的信心。无论生活多么拮据,不管送孩子读书的路有多么艰辛,他们始终满怀希望。父母抱着这样的决心,前前后后用二十多年时间,耗尽了他们最宝贵的壮年岁月,把我们兄妹都送进高考考场,送出了祖辈劳作的山沟。

我相信,这种鼓舞并不仅仅发生在那沟壑连绵的太行山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广大农村还挣扎在温饱线上。每年拿出钱来送孩子读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不顾生活艰苦,顽强供孩子读书的故事层出不穷。很多深山沟的农村,以砸锅卖铁的决心集资盖学校,几乎成为那个时代一道感人的风景。高考制度在山川沟壑间激发起一代青年人对知识的渴望,也激发起全社会对知识不可遏制的热情。

今天,重新回味四十年前那场考试的时候,一年一度看到更多年轻人走进考场的时候,我的思绪总是漫过考场,想起我父亲,想起那些像父亲一样永远没有机会走进高考考场的人们。高考制度的恢复是一项教育制度,更是一项重大社会改革。它激起了全社会的热情,改变了各个阶层人们对知识的价值认同,重新树立起奋发学习的社会信仰,为人们开辟了改变命运的新通道。所以,它给中国带来了持续几十年的变化;所以,高考的“受益者”不只是我们这些考中者,还有那些没有机会高考或是没有考上的人!

多些选择 多些精彩

现在的孩子没有我当年高考的那份紧张,没有我当年复读的那份执着,也失去了我考上学校时的那份荣耀,但是孩子们多了一份自信,多了许多机会,也有了更多选择

我是高考的受益者,高考改变了我的命运,改变了我人生的轨迹。我感谢高考,给了我们这些农家子弟机会和公平。

我本该1983年参加高考,而实际上却是1984年高考的。因为1983年高考预选,我没能选上,也就没有资格参加。那时候,高考录取率很低,再加上我们县是一个教育相对落后的县,落榜与复读很普遍。高考和当兵是当时农村孩子跳出农门的两条渠道,尤其是高考,考学校就是考工作、考饭碗。于是,那些复读几年不放松、终于如愿考上学校同学的事迹就成了老师教育我们的励志故事,也是鼓舞我们前进的榜样。那真正是“英雄不问出处,成功不分早晚”。

1984年的高考对我来说十分重要。毕竟已复读一年,竞争十分激烈,我想考上学校的心情也十分迫切。尤其是第一场考试前,快进考场了,却一次一次地上厕所,拿到试卷,却读不通题目,心里紧张的情形可想而知。只等考过了第一科之后,心里才稍稍放松。现在想起来有些好笑,但那记忆却是刻骨铭心的。高考结束后,我没有等待,也对自己没有信心,就又一次投入了紧张的复读之中。我是在复读时接到通知书的,真是“漫卷诗书喜欲狂”。

大学毕业,我回到母校担任教师的十几年,从高考的参与者变成了“应对者”。每天和孩子们一起,起早贪黑,摸爬滚打,应对高考:某某同学发展不平衡,某一科影响达线;某某同学成绩不稳定,心理状态不好;一次次统计分数,一次次分析试卷,一次次找学生谈心谈话。高考前,我的心总是惴惴不安,每每晚上做梦就是考试,考试就是紧张,就读不懂题、不会做题。多少次都从这样的梦中惊醒。其苦无穷,其乐亦无穷。每当和孩子们谈自己高考紧张的糗事时,我总是这样说:“高考,紧张是一种正常的表现,也是一种责任心和责任感的表现,不要惧怕紧张,适度的紧张反而有助于注意力的集中。但不能像我似的紧张,那是一种惧怕与恐慌。”孩子们笑着善意地说,“老师你就是胆小”;我儿子则不客气地说,“老爸,你这是没学好”。他们说得都对,这就是我的高考。

后来,我到县政府工作,担任分管教育的副县长,对高考的关注已不再是具体哪个学生,哪一门学科,更多是操心考试政策、考试安全、考试组织、考试环境、考试秩序、考试结果,家庭贫困学生入学及通过高考暴露出教育教学的问题。尽管如此,我还是愿意不时地走进学校,与老师们探讨备考的具体问题,与同学们分享高考的体会与信息。现在的孩子没有了我当年的那份紧张,没有我复读的那份执着,也失去了我当年考上学校时的那份荣耀,但孩子们多了一份自信,多了许多机会,也有了更多选择。抚今追昔,感慨颇多。

去年,我到山西长治技师学院工作,面对的是一群没参加过高考和高考没上榜的孩子。他们很活跃,也很可爱。每当我听到孩子们热情的问候声,机床的轰鸣声;看到焊花飞溅,抹着油污和汗水的笑脸;看到横平竖直的布线,精湛细致的茶艺时,我对高考有了别样的感悟:高考已不再是通往成功的独木桥,高考也不再是人生的必修课,没有高考的人生同样可以精彩!

落榜浇不灭对知识的渴求

我时常想,没上大学是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不过两次高考落榜并没有挫败我的信心,我对知识的渴求越来越强烈了

我是一名“60后”,也是一名高考落榜者。提到高考,就一下子触及我内心深处的“伤痛”。

1979年,我第一次参加高考。本来是想报考大学,但父亲说能考取中专,也包分配,毕业后也能吃上商品粮,为保险起见,就劝我考中专。也许是自己太“自信”的缘故,结果第一次考就“马失前蹄”,录取分数是240分,我考了233.5分。

回到家里,我哭了好长时间,尤其是后来听说有好几个平时学习成绩不如我的都被录取,我更是难过了好几天。看看当时农村艰苦落后的生活环境,父母劳累的场景,我向父母提出,复习一年继续考,一定要为自己、为家里争口气。

1980年的夏天,表哥从部队回家探亲。当时已从南京第一炮兵学校毕业提拔为排长的他,得知我的情况后安慰我说,部队的干部培养选拔制度也在改革,从今年开始,改变过去那种直接从士兵提干的做法,改为先上军校后提干。

表哥还说,部队考军校相对于地方高考来说,容易一些。表哥的一番话,对我触动很大,既然父母又辛辛苦苦地供我复习了一年,我也下了很大功夫,干脆再拼搏一下高考,落榜后就参军考军校。父母也同意了我的想法。

于是,复习了一年的我又一次参加高考,结果再次名落孙山,离最低录取线20多分。不过,有了表哥的安慰,我没有哭,反而下定了参军报考军校的决心。

在1980年的冬季应征入伍中,我报了名。经过政审、体检等一系列程序,终于成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入伍时,我是背着一大包数理化学习资料走进兵营的。正式分配到连队不久,我就报名参加了北京某地质出版社举办的函授学习,三年的《语言文学自修大学讲座》自学完后,虽然没有毕业证,档案也没有任何记载,但给我打下了深厚的文字功底。

1983年,我考上了军校。虽然这是一所学习时间只有两年、中专学历的军校,但毕竟毕业后就提干,成了干部身份,也就意味着从此改变了一生的命运。

参军20年,我从战士一直干到中校正营职。2000年,我转业到威海市,安置在一个行政执法的事业单位,一干就是17年。转业前,我已在部队通过三年的在职函授学习,拿到了经济管理专业的大专文凭。

我时常想,没上大学是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在我看来,上过大学接受过高等教育和没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从知识的积累、视野的开阔、理解问题的能力来看,都是不一样的。不过两次高考落榜并没有挫败我的信心,我对知识的渴求越来越强烈了。

不曾走进大学 也能守护希望

虽然当初的抉择为生活所迫,却并不影响我们守护自己与别人的梦想

你相不相信,有那么一群人,没有经历高考,最后却成为老师。他们亦配得起“老师”的身份,因为他们是一群真正热爱读书才情兼具的人。

“文革”时期,出身地主家庭的爷爷“不宜高考”,被放逐乡下种田放牛,过着晴耕雨读的生活。“文革”后,终于可以参加高考了,却由于家境清寒,小儿又重病在身,为种种家庭琐事牵绊,心有余而力不足。爷爷自幼饱读诗书,见多识广,当时在村里口碑极好,乡村学校正好缺老师,就这样被推举去做了民办老师。

特殊的历史时期,与爷爷同龄的一大批潜在人才,因为无缘高考而被尘封。

改革开放,正值高考热火朝天的阶段。1979年父亲初中毕业后,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放弃了考高中,而选择考取中等师范。爷爷也很无奈,五个孩子个个都要读书,他那点微薄的薪水又时常拖欠。家里种了点田,地里庄稼的收成还不够给孩子们交学费。爷爷是教师,深知知识能改变命运,五个孩子中让谁辍学,他都于心不忍。这时父亲主动提出要去上中等师范,读三年,毕业后就能就业,省去了上大学的一大笔开支,还能替家里分担一些经济上的负担。

父亲一面读师范课程,一面借了高中课本复习。他抱着一丝希望,期待能有机会参加高考。他深知,读个师范已让家里债台高筑,再读大学简直是一种奢望。但他不想放弃高考的机会,他想通过高考来证明自己当初走师范这条捷径,完全是出于无奈。

师范最后一年,他偷偷报名去参加了高考,录取通知书寄来的时候,他一个人躲在屋子里想了一夜。那是一张来自师范大学的信笺,上面残留着父亲欣喜而哀伤的泪痕,被珍藏了三十年。

2001年,父亲得到消息,中等师范改制,由3年改成“3+2”。这意味着那些不愿疲于奔命高考的人,可以一举两得。我还有两个比我小一岁的孪生弟弟,他们要同时读高中、考大学,以我家的情况肯定负担不起。而那时的师范“3+2”学费生活费基本全免,父亲知道我有委屈,但他还是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我,让我自己做决定。当命运将这张牌发给我,我做出的选择与父亲当年一样。

我们一家三代人都没有走进大学校园,却都成为学生心目中理想的老师。虽然当初的抉择为生活所迫,却并不影响我们守护自己与别人的梦想。学校里还有许多和我一样的教师,我们虽然没有通过高考进入大学,但依然用功读书,潜心教研。我们没有把“高考”二字看得多么惨烈,对待“成功”亦没有太过急切。老师的职业,不是我们生存的捷径。我们心中充满的是对人生的重新审视、定位,是对梦想的坚持,是对自我价值感的守护。当高考成为一个远去的梦,我们年复一年,擎着一盏明亮的灯,让赴梦的孩子行路有光。

人大代表提议将录取率提至80%,这么做有什么利与弊?

建国时中国大学入取率

好学网(https://www.haoxuejiaoyu.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建国时中国大学入取率的相关内容。

全国历年(1949-2014)
参加高考人数和录取人数统计汇总

1949年 新中国成立 时,人才十分缺乏, 高等教育 很不发达,当年的高校毕业生仅有2.1万人。
1952年,教育部决定所有高校实行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当年共录取新生6.6万人。
1965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达到16.4万人。
1966年到1970年,高校没有招收新生。
1971年到1976年,推荐工农兵学员上大学。
1977年,高考报考人数570万人,录取27万,录取比例为29∶1,约4.8%。
附:1977年高考 录取通知书 一份。

入学须知
在全国人民紧跟党中央战略部署,深入揭批“ 四人帮 ”的大好形势下,经过统一招生,你被录取到我校学习,我们满怀深厚的 无产阶级 感情,表示热烈欢迎!
凡我校录取的学生,毕业后都要服从党的需要,到祖国最需要、最艰苦的地方工作。
学生来校途中,应提高革命警惕。
新生报到时,必须带 户口迁移证 和粮油关系转移证及商品供应关系,必须每人一张,要注明原地区停止供应时间,从三月份开始由学校供应。

1978年,610万人报考,原计划招生29.3万人,后增加近11万人,共录取40.2万人。新生当年秋入学。
1979年, 全国高考 首次统一在7月7—9日三天进行,共有468.5万人参加高考,录取了28.4万人,录取率为6.1%。
1980年,预选制后,大约只有40%的学生有资格参加高考。 报考本科院校的考生外语成绩按30%计入总分。考试成绩只通知考生本人,不张贴公布。取消考生查阅试卷的规定。当年高考共有333万人报考,共录取28万人。一些省、市、自治区扩大招收自费走读生7000多人。
1981年,理工农医类加考生物,按30%计入总分。当年高考共有259万人报考,共录取28万人。
1982年,共有187万人报考,共录取32万人。
1983年,全国统考时间调整为7月15—17日。当年高考共有167万人报考,共录取39万人。
1984年,全国统一考试时间恢复为7月7—9日。当年高考共有164万人报考,共录取48万人。一个叫 “ 马云 ” 的小伙子考上了 杭州师范学院 英语专业。
1985年,176万人报考,共录取62万人。 (这一年是本人的高考年,这一年我有幸成为62万分之一)
1986年,191万人报考,共录取57万人。
1987年, 228万人报考,共录取62万人.
1988年,272万人报考,共录取67万人。
1989年,266万人报考,共录取60万人。 (有人回忆当年录取人数比上年少了很多)
1990年:参加高考人数283万,录取 60万
1991年:参加高考人数296万,录取 62万
1992年:参加高考人数296万,录取 75万
1993年:参加高考人数286万,录取 92万
1994年:参加高考人数251万,录取 90万
1995年:参加高考人数253万,录取 93万
1996年:参加高考人数241万,录取 97万,当年毕业的学生不再由国家”包分配”。
1997年:参加高考人数278万,录取 100万
1998年:参加高考人数320万,录取108万人,“ 80后 ”进入大学校园。
1999年: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始自1999年。 按当年统计, 全国普通高校招生160万人,比1998年增加了52万人,增幅高达48%. 总体录取率首次突破50%。据说领导们提出了产业化的口号, 后来又否认此事。与此同时, 大部分大学的教师数量, 质量, 教学环境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
2000年:参加高考人数375万,录取221万
2001年:参加高考人数454万,录取260万人,这一年开始, 高考取消了年龄限制,25周岁以上公民均可参加高考。
2002年:参加高考人数510万,录取320万人
2003年:参加高考人数613万,录取382万人, 扩招之后的第一批大学生离开学校,走向社会。
根据外国媒体报道, 2003-2009年, 中国农民工的工资上涨了 80%, 同期大学毕业生的第一份工资没有变化 (尚未考虑 通货膨胀 因素)。 这就是扩招的后果之一。
2004年:参加高考人数729万,录取447万人。湖南 邵东 一个姓王的同学虽然高考只有335分,却顺利进入了 贵州师范大学 , 她用的名字是"罗彩霞"。也是在这一年, 一名广西考生被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录取,但必须交纳10万元才能领到录取通知书。
2005年:考生877万,录取504万人
2006年:考生880万,录取530万。一份关于“2006大学生就业力调查”的报告显示,“零工资就业”的人已占被调查者的0.8%左右。
2007年:报考人数超过千万, 计划招生567万人(这与30年前报考人数极其接近),但是现在录取比例已经到了50%
2008年:考生人数达到空前绝后的1050万,高考招生人数也创新高,计划录取599万人,录取比例57%。
2009年:考生人数 1020 万, 录取629 万.
2010年:报考人数 947万, 录取人数 657万.
2011年:考生人数933万,录取人数675万。
2012年:考生人数915万,录取人数685万。
2013年:考生人数915万,录取人数685万。
2014年:考生人数939万,录取人数698万 好学网

以上就是好学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好学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好学网:www.haoxuejiaoyu.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人大代表提议将录取率提至80%,这么做有什么利与弊?”相关推荐
代表建议普高录取率提高至80%以上是什么原因?
代表建议普高录取率提高至80%以上是什么原因?

代表建议普高录取率提高至80%以上是什么原因? 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初中毕业学生的数量为14540936人,而高中招生数量为8394949人,也就是全国初中升高中的比例仅为57.73%, 相当于每10名初中生只有不到6人可以进入高中。 与此同时,高考录取率则已经超过80%。 更何况,高考不满意还可以选择复读,而 中考失败,就只有中职、就业两个选择。 基于此 ,全

2024-09-10 12:52:27
人大代表建议普通高中录取率提高至 80% 以上,你支持吗?
人大代表建议普通高中录取率提高至 80% 以上,你支持吗?

人大代表建议普通高中录取率提高至80%以上,你支持吗? 我支持这个建议——普通高中录取率提高至80%以上。 如果说高考是学生进入大学的入门考试,中考就是学生进入高中的必修课,就是参加高考的前提,然而中考的竞争比高考还激烈。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赵超建议,满足人民教育需求,提高普高录取率,建议普高录取率达到80%以上。 “据21世纪经济报道,2019年,我国初中毕业学生的数量

2024-07-16 00:43:07
专科提前批次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利弊?
专科提前批次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利弊?

专科提前批次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利弊? 专科提前批次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利弊? 专科提前批次是高校录取中的一种招生方式。与普通本科和专科招生批次不同,专科提前批次在实行招生的时候时间会提前,并且具有较高的录取概率。那么专科提前批次有什么利弊呢? 专科提前批次通常在高考成绩公布之前就开始招生,开放的时间也比其他批次提前,一般在高考结束后的七月份左右。对于符合专科提前批次要求的考生,参加

2024-08-18 03:04:56
什么考生适合提前批 提前批的利弊
什么考生适合提前批 提前批的利弊

什么考生适合提前批提前批的利弊 什么考生适合提前批,提前批的利弊是什么,我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哪些人适合提前批 对于想冲一冲的学生,如果对提前批次重点院校的专业比较满意,还是可以填报提前批的,因为,提前批里面还是有一些实力不错的院校,但考生在填报时一定要在专业服从调剂上选择“否”。 在每年的高招录取中,很多考生由于没有弄清提前批的真实含义,抱着“不填白不填”

2024-07-16 10:08:53
建议普高录取率提高至80%以上消息传来,为何家长和老师的看法各有不同? 高考录取历年高考录取率
建议普高录取率提高至80%以上消息传来,为何家长和老师的看法各有不同? 高考录取历年高考录取率

建议普高录取率提高至80%以上消息传来,为何家长和老师的看法各有不同? 对于家长来说,孩子的教育是头等大事,很多家长都想让孩子上大学,现在我们建议普高录取率提高至80%,为什么家长和老师的看法不同呢?因为家长认为孩子能够上大学肯定是好事,但是对于老师来说这样的孩子很难学会高中的课程,而且这样的孩子以后也不一定有好的未来,倒不如直接去职业高中,接下来跟大家具体说明。 1.家长认为孩子能够上大

2024-08-06 05:27:59
人大代表提议通过收税手段鼓励生育,具体是怎么建议的?
人大代表提议通过收税手段鼓励生育,具体是怎么建议的?

人大代表提议通过收税手段鼓励生育,具体是怎么建议的? 人大代表提议通过收税手段鼓励生育,具体是怎么建议的? 一、人大代表提议通过收税手段鼓励生育是什么情况? 正在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当中,有很多的代表们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其中有很多的建议都适合我国生育问题相关的,比如说有代表就建议通过税收的手段来鼓励生育,这项建议主要是建议国家能够对育儿家庭的经济负担进行一个减轻,比如说在房产

2024-11-03 00:43:38
大学生住宿舍的利与弊表现是什么?
大学生住宿舍的利与弊表现是什么?

大学生住宿舍的利与弊表现是什么? 大学生宿舍生活有以下好处:可以锻炼独立生活的能力、提高交际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加学习动力和增强归属感。 大学生宿舍生活是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让大学生从家庭环境中独立出来,独立生活能够让大学生学会自我管理,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同时,宿舍生活中大学生需要与室友相处,相互交流、磨合,这有助于提高交际能力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此外,宿舍生活中与同

2024-10-13 10:21:58
高三提前批民航飞行员利弊是什么?
高三提前批民航飞行员利弊是什么?

高三提前批民航飞行员利弊是什么? 弊端是很难考得进。薪资极具优势。毕业后刚入公司即 年薪 20万,毕业2-5年副驾年薪50万左右,毕业4-7年机长年薪120万左右。 国家大力发展航空业,飞行员职业属于朝阳性稀缺职业,社会地位高,天之骄子,是航空公司的“大熊猫”,工作环境好,接触人群高大上,发展前景广(航空公司老总及高层领导多数是飞行员出身)。 如果你想成为一名民航飞行员,那么你的飞行

2024-07-18 07:4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