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考动态

中国教育的现状如何?

发布时间:2024-12-13 10:09:45 | 好学网

今天好学网小编整理了中国教育的现状如何?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教育的现状如何?

中国教育的现状如何?

一、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

十年来,教育普及水平不断提高,国民受教育机会进一步扩大,受教育程度进一步提升。

2021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2.93万所,在校生2.91亿人;与2012年相比,学校增加6300余所,在校生增加2800余万人。

全国共有幼儿园29.5万所,学前教育在园幼儿4805.2万人,毛入园率88.1%,十年提高23.6个百分点,实现基本普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0.7万所,在校生1.6亿人,已实现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学校2.2万所,在校生3976.4万人[1],毛入学率91.4%,十年提高6.4个百分点。高等教育学校3012所,在学总规模4430万人,十年增加1100余万人,毛入学率57.8%,十年提高27.8个百分点,翻了近一倍。各级教育普及程度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其中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实现了从大众化到普及化的历史性跨越。

2021年,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0.9年,比2012年增加1.0年。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24.9%,比2012年提高10.3个百分点。全国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超过2.18亿,国民素质不断提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智力支撑,为民族复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二、教育公平取得新成效

十年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辍学学生实现动态清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重要贡献;在义务教育全面普及的基础上,全国2895个县全部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成为又一个新的里程碑;以政府为主导、学校和社会积极参与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对“所有学段、所有学校、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现全覆盖,十年累计资助学生近13亿人次,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还有许多惠民政策进一步促进了教育公平,从数据中也可以看出明显变化。

普惠性幼儿园更多了。2021年全国有普惠性幼儿园24.5万所,占幼儿园总量的83%。普惠园中一半是公办园,有12.8万所,比2012年增加7.2万所。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比例达87.8%,比2016年提高20.5个百分点[2]。

在流入地上学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更多了。实施“两为主、两纳入、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政策,2021年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总规模达到1372.4万人,其中在公办学校就读和享受政府购买民办学校学位服务的比例达90.9%。

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机会更多了。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30万以上人口县均设有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共有在校生92万人,比2012年增加了54.1万人,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5%以上。

中西部和农村地区的孩子上好大学的机会更多了。实施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每年从全国招生计划增量中专门安排部分名额面向中西部地区和考生大省招生。通过国家农村和脱贫地区专项招生计划录取到重点高校的人数累计达95万人。

农村地区的孩子营养状况改善了,个头更高了。深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农村义务教育学校12.38万所,受益学生达3.5亿人次。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地区男、女生平均身高比2012年分别增长4.2cm和4.1cm,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国际组织认为“在世界范围内,中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一项了不起的计划。”

三、教育质量实现新提升

十年来,教育系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助力人人出彩、人人成才。

义务教育音体美劳等课程建设明显加强。2021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艺术[3]和劳动技术课程教师分别达到67.4万人、83.0万人和10.9万人,相较十年前,分别增长55.4%、52.3%和18.3%。全国95%的学校能保障学生在校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近87%的学生在中小学接受了艺术教育。建立96个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示范带动各地中小学蓬勃开展劳动教育,实现每周不少于1课时要求。

基础教育大班额问题有效破解。2021年义务教育大班额基本消除,十年来,小学大班额比例从14.0%降至0.7%,初中从28.3%降至0.7%;普通高中大班额比例大幅下降,从47.8%降至4.8%,下降了43个百分点,助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校外培训治理取得明显成效。90%以上的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学校课后服务基本实现“5+2”全覆盖,有92%以上学生自愿参加了课后服务,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进一步强化。

中国教育的现状如何?好学网

2024年高考适龄人口会是多少?

1. 2024年,云南省参加高考的人数预计将樱返达到36万。
2. 与此同时,全国高考报名人数预计将超过1100万。
3. 观察云南的高考报名人数,可以发现近年来的增长趋势。2021年,该数字为35.8万;2020年为34.3万;2019年为32.6万。
4. 这一增长趋势与高让颂戚中招生规模的扩大以及大学不断扩招有关。
5. 可以预见,随着适龄人口的减少,到2035年,高考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6. 通常情况下,学生会在18岁时参加高考,因此,2024年可能见证高考适龄人口的最低点坦陵。

中国教育的现状如何?

高考的历史演变

好学网(https://www.haoxuejiaoyu.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高考的历史演变的相关内容。

普通高考是普通高等学校选拔新生的制度,中国有1300多年科举考试的历史,这一制度曾显示出选拔人才的优越性,深深地影响了东亚各国。1905年,清廷出于发展新教育、培养实用人才的需要,废除了科举制度,转而引进西方的学校考试制度。
中国现代高考制度的建立,就有这样两个重要来源:一是科举考试制度所形成的传统考试思维和价值,二是西方现代考试制度的模式和手段。
1904年,清政府在张之洞等人的主持下颁行了《奏定学堂章程》。
1905年,科举考试制度寿终正寝,从此我国现代高考制度登上了历史舞台。
1936年,全国已经有100多所大学,当时的高考制度是各所高等学校自主组织命题,学生可以选择报考多所大学,也可能同时被多所大学录取。
1952年,中国建立起来全国统一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统一高考招生能更好的显示出公平,也适应了当时国家快速选拔人才的需要。
1977年,邓小平出任国家副总理,分管文教,主持恢复高考。恢复高考改变了千百万人的命运,挽救了中国教育,也挽救了整个中国。
1977年10月21日,举行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考试分为文史与理工两科,文史类科目是政治、语文、数学、史地(历史和地理),理工类科目是政治、语文、数学、理化(物理和化学),报考外语专业的要加试外语。
1981年,英语列入考试科目,以30%成绩计入总分或者参考,另外在理科中增加了生物学科文6理7模式形成,直到1994年。
1983年,教育部正式提出“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方法。规定在中央部门或国防科工委系统所属的某些普通高等院校,要按一定比例面向农村或农场、牧场、矿区、油田等艰苦行业的定向招生。
1983年,外语(英语、俄语日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高考报名时可以自由选择,一般选择为英语)正式列入高考科目,以原始分计入总分。
1985年,教育部规定:可以从参加统一高考的考生中招收少数国家计划外的自费生。一向由国家“统包”的招生制度,变成了不收费的国家计划招生和收费的国家调节招生同时并存的“双轨制”。同年,从美国引进标准化考试,并于当年首先在广东省进行了英语、数学两科的试点。
1985年,上海在全国最先获得自主命题权。同年,国家教委决定在北京大学等43所普通高等学校进行招收保送生的试点。
1989年8月,国家教委决定将标准化考试逐步在全国推行。
1994年,普通高考进行制度改革,推出“3+2”考试制度,生物和地理科目被取消,除语数外,文科加考政治和历史,理科加考物理和化学,理科考试中不再考政治。初衷是为学生减负,但导致学生地理和生物知识的贫乏。
1996年,中国高等教育试行并轨招生,高校学费开始增加。
1997年,普通高校招生并轨改革。
1999年,教育部出台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文件提出,跨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与任务,对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做出了全面部署同年广东率先试行“3+X”改革方案,生物、地理又重新开始出现在高考科目中。从这年起,高校大规模扩招开始。
2000年,一直由国家“全包”的师范专业也实行收费,招生并轨改革完成。
2000年之前我国高考一直使用统一命题的全国统考卷,从2001年到2004年,全国开始实施“统一高考,分省命题”的组织方式,越来越多的省份加入自主命题的行列。
2001年,教育部对报名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考生条件进一步放宽。取消了普通高考报名年龄不超过25周岁、未婚的限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也不再限报高等职业学校,也可报考普通高校。报名并参加普通高考将不受年龄及婚否的限制与影响,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至此全国各地每年都有25周岁以上的大龄考生步入高考考场。
2003年,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决定从2003年起将高考时间提前一个月,高考时间固定安排在每年6月7、8、9日。
2003年教育部批准首批22所高校开展自主招生试点。作为一种新的选才方式,具备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已有90所;类型逐渐增多,有“自主组织测试”、“校长实名推荐制”、“自主招生联考”等形式。
2008年,中国开始启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2010年,普通高等教育入学率将达到适龄青年的15%。在短短的五六年中,大学招生扩大了将近3倍,“大众化教育”逐渐取代“精英教育”。但同时高校毕业生缺乏职业技能、就业困难等问题,引起了人们对扩招的反思。
2010年2月,教育部公布公开征求意见稿,7月发布经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全文。文件明确提出要逐步形成分类考试、多元录取、综合评价的考试招生制度,为高考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
2014年9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2015年起在有条件的省份开展录取批次改革试点”。
2014年12月16、17日,教育部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等四大高考改革配套方案。
2014年全国有16省市实行分省命题,统一命题的有15个;2015年,又新增江西、辽宁、山东3省实行高考统一命题,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增至18个。
2016年全国有26个省份选择统一命题,也就是采用“普通高考全国卷试题”,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5省份仍为分省命题。
2017年10月19日,十九大代表、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立起新的高考制度。
2018年3月21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对2018年的高校招生做出部署。《通知》指出,要进一步提高中西部地区及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中央部门所属高校要向重点高校录取比例相对较低的省份倾斜;全面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
2019年5月6日,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会上透露,2019年高考报名者达到上千万。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于2019年6月7日—9日举行,报名人数为1031万人。

以上就是好学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国教育的现状如何?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好学网:www.haoxuejiaoyu.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中国教育的现状如何?”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