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6 20:14:50 | 好学网
清远市第一中学,以其卓越的教育质量,被誉为输送本科大学生的优秀基地,对于有志于进入顶级学府如北大、清华的学生来说,这里是一个理想的启航点。学校对顶尖学生的培养格外重视,实施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教育策略和成长计划,旨在为他们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强有力的支持。
历年高考成绩彰显其实力,升学率稳定保持在98%以上,这是一个令人瞩目的成就。在高考上线方面,无论是重点本科、普通本科,还是省大专以上的录取人数,市一中都稳居全市各高中学校的首位,展现出无可匹敌的优势。这不仅体现了学校教学的高水平,更是对学生们辛勤努力的最好回馈。
清远市第一中学始建于1504年,是广东省一级学校,清远市重点中学,清远市首间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校园占地面积81974平方米,现有建筑面积66432平方米。学校布局合理,视野开阔,绿林成荫,碧草如茵,鸟语花香,安静整洁。现有教学班80个,学生4417人,教职工328人。学校教学楼、科学楼气势恢宏。此外,还建有办公楼、图书馆、体育馆、地理园、生物园、天文圆顶以及各种体育场所,2001年4月千兆校园网建成并投入使用,校园网覆盖整个教学区及校园内的教职工宿舍。目前,全校共有4个电脑室,所有教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学平台。
好学网(https://www.haoxuejiaoyu.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清远市阳山中学的名校历史的相关内容。
阳山中学创办于1935年,当时校址设于县城东门内城隍庙。首任校长由国民政府县长梁若谷兼任。他题词“百年树人”的横匾挂在礼堂前檐下,以育后人。
阳山中学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938年8月阳山县革命前辈陈哲平在延安抗大毕业返回家乡工作,在县城建立“青年抗敌同志会”。他还发动阳中毛鸿筹等30多位学生参加该会。1941年,卢炽辉同志经省委青年部同意来阳中任校长,同时建立中共阳中支部,卢校长兼党支部书记,教导主任林之纯、莫福枝先后兼任副支书。中共广东省青年部副部长张江明同志于1942年11月至1943年7月曾隐蔽在阳山中学图书馆,开展革命地下活动。悠悠岁月,见证了阳中革命师生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阳山中学具有积极进取的光荣传统。卢炽辉校长任职期间,校风好,学风浓,教学质量高。初中升学成绩轰动连阳各县,学校威望日益攀高,各地不少学生慕名前来求学。几年间由原来3个班80多个学生,发展到初中6个班和1个简师班学生300多人。1946年9月至1948年7月,阳中开办高中部。全校包括师范班共6个班198人。1948年秋,高中部停办。1950年春,在校学生只有4个班30人,学校改名为阳山县人民初级中学,卢美俊任教务主任,专职教师4人,职工4人。6月下旬,县政府秘书李卜凡兼任阳中校长,1951年至1953年都由县长、副县长先后兼任校长。1952年秋校址迁到韩山书院和钓鱼矶(现校址)上课,1953年8月原七拱通儒中学、黎埠虎岗中学合并到阳山中学。合并后,有教职工25人,学生337人。同时还在黎埠设立阳山中学分教处,1954年2月黎埠分教处搬回阳山中学。
1956年秋,阳中复办高中部。1959年夏,高中部第一届毕业生32人,29人参加高考,25人被高等院校录取,升学率在韶关地区中学排名第二名,受到上级表彰奖励。
解放后至1966年的17年间,阳中共培养初中毕业生1383人,简师生166人,高中毕业生376人,其中有117人考进高等院校。
1966年由于文化大革命,初中部停办1年,县劳动大学合并到阳中,阳中改名为“阳山县五七工农学校”,一年后又恢复原名,学制改为“二二制”。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阳中学生考入高等院校20人,中专47人。1978年,阳山中学被定为县重点中学。
因发展高中教育的需要,2003年9月,阳山中学进行了初、高中分离。高中部分离到南阳中学。2003年至2007年期间,全校师生同心同德、勤恳务实,连年创下辉煌的中考成绩。2007年秋季学期,学校成功复办高中,并于2007年8月起设立党组。
至2009年,阳山中学共有初中毕业生2.12万人,高中毕业生近1万人。
松针垂露,润泽万物。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关怀下,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阳山中学教育质量显著提高,教学成绩突出,多次被评为省、市、县的先进单位,受到上级机关的表彰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