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考动态

为什么不建议选历政生?历政生和历政地两种组合哪个好?

发布时间:2024-11-05 23:52:14 | 好学网

今天好学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为什么不建议选历政生?历政生和历政地两种组合哪个好?,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为什么不建议选历政生?历政生和历政地两种组合哪个好?

为什么不建议选历政生?历政生和历政地两种组合哪个好?

以前分文理科的时候,高考生只需要在文科和理科之中做选择。但开始新高考之后,考生们面对的选择就多得多了,比如“3+1+2”新高考省份的选科组合一共有12种,历史类和物理类分别有6种。为了让大家能选出最适合自己的组合,老师在本文中将分析“为什么不建议选历政生”,以及“历政生和历政地两种组合哪个好”这两个问题。

一、为什么不建议选历政生?

不推荐选历政生的理由有很多,其中最关键的是下面两点:

其一:专业覆盖率偏低, 尤其是在“3+1+2”新高考省份

不管是在“3+1+2”还是“3+3”模式下,历政生的专业覆盖率都是比较低的。在“3+1+2”新高考省份,专业覆盖率只有50.5%。在“3+3”新高考省份相对来说好一些,达到了75.3%。

在选科的时候,专业覆盖率是必须要考虑的,因为填专业志愿的时候必须要符合大学的专业选科要求。如果高中还不知道以后想读什么专业,最好选择专业覆盖率高的组合,避免有很多专业想报却报不了的情况。

其二:政治不容易考高分

很多人认为学好政治只要像学历史那样背下来就行了,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政治比历史更灵活,要求大家有更强的理解能力和 逻辑思维能力 。政治有很多主观题,如果不能答出关键点,是拿不到高分的。

新高考模式下,政治要经过赋分之后才会计入高考总分。如果原本的分数就不高,就更别指望赋分之后的成绩会很好了。

二、历政生和历政地两种组合哪个好?

老师个人认为, 历政生和历政地两种组合各有优势和劣势 ,主要看大家更擅长哪一个:

1、历史+政治+生物组合

1)优势: 生物是以前理科中的科目,但其实一直被当做理科中的文科,知识要背诵的比较多。它和历史、政治两科虽然没什么联系,但 学习方法 比较相似。生物是比较简单的科目,加入历史和政治之后可以降低一些学习的难度和压力。

2)劣势: 由于生物比较简单,所以选考的人数很多且容易考出高分,成绩中下游的考生会比较吃亏。生物看似能扩大专业覆盖面,但其实很多要求生物必选的专业都要求同时选择物理,所以选择它并不能让专业的覆盖率高多少。

2、历史+政治+地理组合

1)优势: 历政地就是以前的文科,科目之间联系很紧密。学好政治对以后考公务员或者考研都有好处。

2)劣势: 地理是以前文科中的科目,但却一直被认为是文科中的理科。在学习过程中可能要常常转换学习思维,更适合 学习能力 很强的考生。选择历政地组合的考生很多,竞争会很激烈。纯文科报考专业的时候太受限,偏理科一点的专业基本上都报不了。

无论大家选择哪一个,有一点是选科之前必须要认识到的。那就是,在“3+1+2”省份如果首选科目是历史,能报考的专业会比首选物理少很多。如果没有心仪的专业,建议首选物理,提高高考可报专业数量。

为什么不建议选历政生?历政生和历政地两种组合哪个好?

高中文科生,考大学应该选什么专业,都有什么专业啊?

文科生高考可以报考的专业目前来说大概有以下类别(不同学校可能具体设置不一样,但大体是这些):
哲学类> 哲学 逻辑学 宗教学

经济学类> 经济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财政学 金融学

法学类> 法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社会学类> 社会学 社会工作

政治学类> 政治学与行政学 国际政治 外交学 思想政治教育

公安学类> 治安学 侦查学 边防管理

教育学类> 教育学 学前教育 特殊教育 教育技术学

体育学类> 体育教育 运动训练 社会体育 运动人体科学 民族传统体育

中国语言文学类> 汉语言文学 汉语言 对外汉语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古典文献

新闻传播学类> 新闻学 广播电视新闻学 广告学 编辑出版学

艺术类> 音乐学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音乐表演 绘画 雕塑 美术学 艺术设计学

艺术设计 舞蹈学 舞蹈编导 戏剧学 表演 导演 戏剧影视文学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摄影 录音艺术 动画 播音与主持艺术 书法学

外国语言文学> 英语 德语 法语 日语 俄语等等

历史学类> 历史学 世界历史 考古学 博物馆学 民族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管理科学

工商管理类> 工商管理 市场营销 会计学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旅游管理

物流管理

公共管理类> 行政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 劳动与社会保障 土地资源管理

农业经济管理类> 农林经济管理 农村区域发展

图书档案学类> 图书馆学 档案学

为什么不建议选历政生?历政生和历政地两种组合哪个好?

高考志愿:如何正确选择最好的专业

好学网(https://www.haoxuejiaoyu.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高考志愿:如何正确选择最好的专业的相关内容。

(一)理性选择,综合定位

优先选学校还是优先选专业,这一问题需结合个人需求进行辩证分析,关键要看考生具备什么样的实力。比如,学习成绩优异或毕业后想继续深造者可优先考虑院校为主;成绩没有明显优势但希望就读高水平院校,可注意“距离和分数”的关系,就可以选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的院校或考虑偏冷门专业冲冲看;有明确专业取向或毕业后先考虑就业或所选高校各方面差不多时,可优先考虑专业。下面提供选择志愿的一些参考思路:

1.根据专业选报。若考生对专业有明确要求,可首先选择几个比较心仪的专业,然后根据自己的成绩选择相应专业办学能力较强的学校。

考生在初选专业时,首先可以考虑的是自己有兴趣、特长、优势的专业,然后看当下热点,以及就业率高的专业。要详细了解专业的内涵,包括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要求、主干课程、就业及研究领域等(了解专业内涵可通过高校的招生简章和学校招生网关于专业的介绍)。同时,要对专业的学习难易程度、专业的就业前景和薪酬待遇、学科实力、考研情况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综合考虑选择拟报考的专业后,根据自己的成绩选择相应专业办学能力较强的学校。

2.根据学校选报。若考生比较看重学校、地域等因素,可首先选定几个目标院校,然后在院校内选择心仪的专业。

考生在初选院校时,应详细了解拟报考院校的基本情况,在全面了解学校的基础上,选定自己感兴趣又符合报考条件的专业。可以通过浏览高校的网站、参加高校举办的校园开放日、参加招生咨询会、在线咨询、电话咨询以及阅读《招生章程》等各种形式全面了解高校,包括:综合实力、学科优势、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升学就业、国际合作、学费标准、入校后转专业政策等诸多方面的信息。

3.兼顾学校和专业。考生首先应对自身实际情况(总分、位次、单科成绩、身体条件等)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知晓自己在全体考生中的大致位置,在全面了解心仪高校和专业的基础上,在院校和专业间找个平衡点,综合定位学校和专业。既考虑高校品牌,又考虑专业的合适性。

上述思路仅供参考,高考志愿填报的思路和方法很多,考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定夺,无论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就好。在专业(类)平行志愿模式下,考生可填报的志愿数量相对充足,所以考生在选择志愿时,可以将一定数量的志愿用于“保专业”、一定数量的志愿用于“保学校”,不必墨守成规只采取一种思路选报志愿,多种思路有机结合方能更好地确保考生利益最大化。

(二)筛选并优化志愿,形成合理梯度

在平行志愿招生批次,要拉开适当的梯度,以增加录取几率。从“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三梯度入手、分三步走:

第一步,初次筛选。根据自身实际,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初步选择足量的“专业(类)+院校”志愿,分别放在“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三个梯度备用。“冲”是冲刺一下的意思,一般将自己成绩优势不明显但希望就读的院校、专业放在冲的层次;“稳”是相对稳健的志愿,一般将自己成绩优势较大且比较喜欢的院校、专业放在稳的层次;“保”是录取几率大的志愿,一般将自己成绩有明粗拦银显优势的志愿放在保的层次。

第二步,综合优化。从前面选定的批量志愿中,结合往年院校、专业录取等各方面情况综合分析,将其中不喜欢的专业或录取可能性不大的高校、专业删除,优化选择出拟报考的、可放在不同梯度的相对合适的高校、专业。

第三步,最终排序。结合本人实际和意向确定具体志愿的先后顺序,对所有经筛选优化后的备用志愿逐一比对,并先高后低按降序排列。可以将喜欢的专业及院校尽量往前排,最后要填一些录取希望比较大的专业及志愿,志愿的填报适当拉开梯度。如普通类平行志衡兆愿填报时,可将自己成绩优势不大却很喜欢的志愿放在前20-30个,将具有一定优势也较喜欢的志愿放在中间50-30个,将优势较大且有把握的志愿放在最后26-36个。

(三)结合自身实际,规避风险

考生应对自身有较为客观的判断,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岩宴。要结合自身实际选报适合自己的志愿。所选志愿首先要对照高校招生章程,确保符合报考条件。所选择志愿应该与兴趣爱好、特长优势相符,跟自己性格相匹配;应该与自己成绩位次及身体条件相符合,有利于实现理想抱负和发挥自身潜能;应该与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去向相吻合、与家庭意愿及经济条件相结合。

平行志愿有效地减缓志愿填报风险,但风险不会完全消除,因此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冷静分析,客观比较,规避以下误区产生的风险。 好学网

误区一:不加分析研究盲目填报。从往年平行志愿投档看,局限于单一层次或性质的志愿,或所选志愿定位偏高,部分考生因达不到所报志愿的投档条件,导致所报志愿成为无效志愿或直到最后志愿才有幸被投档;也有考生只考虑分数使用最大化、忽视兴趣特长等,入学后却发现就读专业自己并不喜欢或不适合这个专业;有些考生没看清院校性质、学历层次造成高分低填等。

误区二:认为每轮平行志愿多次投档。有不少初次接触平行志愿的考生,往往把平行志愿依次检索当作多次投档机会,误读前面某志愿退档后还可对后续志愿继续投档。实际上,平行志愿按考生位次高低和志愿顺序依次检索,对每位考生来说每轮只能投档一次,一旦在某段某志愿被投档,意味着前面志愿都投不进而后续志愿已同步失效。另外,因考生身体条件限制(比如医学专业对色盲色弱有要求),或单科成绩不符要求等因素,投档后也可能还会被退档,而一旦退档就意味着一轮一次投档机会已被使用,将失去本段(次)录取机会,本段(次)其他志愿也不可能再投。

误区三:非中心城市或热门院校专业不选报。经济发达中心城市高校,往往凸显“分数高、要求高、消费高”等特征。过分在意大学的排名或专业热度,将导致填报志愿风险放大。高考成绩一旦不够名校的投档线,就失去了就读其他高校的机会,浪费了志愿资源。名校资源稀缺,考生要客观判断自己的竞争力。即便是名校也并非所有专业都是优势专业,某些普通高校的一些特色专业也不乏有很强的实力。专业冷热门是相对的,前几年招生热门的专业,毕业就业时可能变成了冷门。一心想进热门专业者,需综合评估进相应专业的可能性以及专业的未来发展冷热度,然后慎重定夺。

重点提醒:选报志愿是道多选题,答案并非唯一,上述提供的策略仅为众多思路中的可选项,无论如何选择,考生均需冷静客观分析,综合科学定位,方能将自身条件发挥到极致,获得最佳答案。更多新高考志愿填报知识欢迎下载知涯升学APP了解。

以上就是好学网整理的为什么不建议选历政生?历政生和历政地两种组合哪个好?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好学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好学网:www.haoxuejiaoyu.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为什么不建议选历政生?历政生和历政地两种组合哪个好?”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