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考动态 > 正文

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北京大学招生排名)

2024-10-10 14:05:02 | 好学网

办学层次:本科院校类型:综合院校性质:公办
标识代码:4111010001隶属于:教育部
今天好学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北京大学招生排名),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北京大学招生排名)

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北京大学强基计划2020年开始,该入围分数线,每年都不一样,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北京大学2020、2021两年中,“强基计划”在省、市、自治区入围分数线及其变化的情况。

2020年分数线:

★强基计划:

即“深化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计划”,以“为国选才育才”为宗旨,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选拔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

★2022年北京大学强基计划

北京大学将于6月28日至7月4日对入围考生进行考核测试,具体安排以网上报名系统内通知为准。强基计划综合成绩满分100分。其中,高考成绩(折算成百分制)占综合成绩的85%;北京大学组织的考核测试成绩(即学科基础素质测试+综合素质的15%)

总而言之,高考成绩是重点,占比很大,还有几天就高考了,希望大家有一个好成绩 好学网

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北京大学招生排名)

北京大学招生排名

北京大学招生排名情况如下:

1、北京大学在浙江省投放的招生计划排名第二位,共66人。在上海市投放的招生计划排名第三位,共40人。在江苏省投放的招生计划排名第四位,共32人。

2、在山东省投放的招生计划排名第五位,共29人。北京大学在湖北省投放的招生计划排名第六位,共28人。在辽宁省投放的招生计划排名第七位,共21人。在河北省、江西省投放的招生计划并列第八位,各有20人。

2022年和2023年,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在各省招生人数是相对比较固定的,由2022年北京大学“强基计划”招生人数,我们可以看出北京大学2023年在各省、市、自治区的招生计划分配情况。

其中,在北京市投放的计划最多,共87人。在招生计划中,基础医学专业,计划招生5人。历史学类、考古学类、哲学类、中国语言文学类,均各自招生15人。数学类、物理学类、化学类、生物科学类、力学类、历史学类、考古学类、哲学类等8个专业,共计划招生67人。

2022年高考,北京大学共在全国录取4457名本科新生。其中,北京大学校本部录取本科新生3066人,占比68.79%。包括内地普通本科新生2994人,占比67.18%;港澳台学生72人,占比1.62%。

北大专业教育模式:

北大尊重学生选择,构建了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荣誉课程等适合不同志趣学生的多层次跨学科课程体系。

各院系梳理凝练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模块化培养方案,增大研究性学习项目和实践技能训练项目的比例;在条件成熟的院系设立“荣誉学士学位”,激励学生选修更具挑战性的课程并参与实践创新。

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北京大学招生排名)

强基计划大学名单及专业

好学网(https://www.haoxuejiaoyu.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强基计划大学名单及专业的相关内容。

强基计划大学名单及专业如下:

1.北京大学:数学类、物理学类、力学类、化学类、生物科学类、历史学类、考古学、中国语言文学类、哲学类、基础医学。

2.中国人民大学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

3.清华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生物科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数理基础科学化学生物学理论与应用力学、中国语言文学类、历史学类、哲学类。

4.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技术科学、化学、应用物理学工程力学

5.北京理工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应用物理学、工程力学。

拓展资料:

强基计划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强基计划将积极探索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校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培养上,单独制定培养方案。

强基计划是教育部在取消自主招生后,在部分高校开展的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以上就是好学网整理的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北京大学招生排名)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好学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好学网:www.haoxuejiaoyu.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北京大学招生排名)”相关推荐
入围北京大学强基计划 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入围北京大学强基计划 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北京大学强基计划2023报名时间 北京大学强基计划2023报名时间在2023年4月20日-5月1日。 2023北京大学强基计划招生专业: 1、包括:数学类、物理学类、化学类、力学类、生物科学类、历史学类、考古学、基础医学(八年制)等。招生计划以北京大学强基计划报名系统公布信息为准。 2、考生仅可选择一个专业组进行报考,各专业组单列计划,单独排队入围及录取。医学组在北京大学医学

2024-10-24 00:05:33
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入围条件? 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入围条件? 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强基计划36所大学入围分数线 2020年度强基计划36所大学的入围分数线(理工类)如下: 1.北京大学:570分 2.清华大学:555分 3.复旦大学:550分 4.上海交通大学:540分 5.浙江大学:530分 6.南京大学:525分 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522分 8.同济大学:517分 9.北京航空航天大学:516分 10.北京理工大学:515分 11.哈尔滨工业大

2024-10-22 11:17:30
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入围线 北大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入围线 北大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北大强基计划2022入围分数线 2022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在北京入围分数线:理科/物理类670分,文科/历史类674分,在湖南入围分数线:理科/物理类653分;在河北理科/物理类660分。 北京大学简介 北京大学(PekingUniversity),简称“北大”,位于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入选“学位授权自主审核

2024-10-24 00:55:24
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 北大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 北大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强基计划36所大学入围分数线 2020年度强基计划36所大学的入围分数线(理工类)如下: 1.北京大学:570分 2.清华大学:555分 3.复旦大学:550分 4.上海交通大学:540分 5.浙江大学:530分 6.南京大学:525分 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522分 8.同济大学:517分 9.北京航空航天大学:516分 10.北京理工大学:515分 11.哈尔滨工业大

2024-10-22 15:40:20
北大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北大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北大强基计划2022入围分数线 2022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在北京入围分数线:理科/物理类670分,文科/历史类674分,在湖南入围分数线:理科/物理类653分;在河北理科/物理类660分。 北京大学简介 北京大学(PekingUniversity),简称“北大”,位于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入选“学位授权自主审核

2024-10-21 09:41:23
北大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北大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上海清北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548分。 2022年上海清北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是548分,比上一年的分数线要低8分。 强基计划主要是成为了一些高校展开的基础学科招生改革的试点,强基计划主要在智能科技、新材料、高端芯片与软件、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北大强基计划2022入围分数线 2022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在北京入围分数线:理科/物理类670分,文

2024-07-17 05:42:04
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北京大学强基计划云南招生人数
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北京大学强基计划云南招生人数

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北京大学强基计划2020年开始,该入围分数线,每年都不一样,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北京大学2020、2021两年中,“强基计划”在省、市、自治区入围分数线及其变化的情况。 2020年分数线: ★强基计划: 即“深化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计划”,以“为国选才育才”为宗旨,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选拔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

2024-07-05 05:32:44
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北京大学强基计划云南招生人数)
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北京大学强基计划云南招生人数)

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北京大学强基计划2020年开始,该入围分数线,每年都不一样,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北京大学2020、2021两年中,“强基计划”在省、市、自治区入围分数线及其变化的情况。 2020年分数线: ★强基计划: 即“深化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计划”,以“为国选才育才”为宗旨,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选拔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

2024-07-05 13:4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