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好学网小编整理了浦薛凤回忆录 全三册怎么样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帮助到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浦薛凤回忆录 全三册怎么样
一代学人的心灵史 ——《浦薛凤回忆录》披露的史料和细节 ■刘宜庆 《浦薛凤回忆录》首次在中国内地出版,关注西南联大历史的同好,欣喜如何?笔者著《绝代风流:西南联大生活录》时,尚未有缘读到《万里家山一梦中》《太虚空里一游尘》《相见时难别亦难》这三册回忆录,但在《万象》杂志已经读到部分节选——《蒙自百日》。心怀期待的阅读,有偿还夙愿的感觉,但更多的是沉浸在《浦薛凤回忆录》披露的史料和细节之中。 今天的读者,对于浦薛凤有点陌生,这可能与1948年秋天浦薛凤就已到台湾省政府任秘书长有关,他身栖政治和教育两界。1958年,梅贻琦在台湾任“教育部长”时,由于感念师恩,浦薛凤任“教育部”政务次长,辅助其师梅贻琦。1962年,浦薛凤应邀到美国讲学,此后12年,桃李春风海外栽,1997年逝世。浦薛凤的人生经历和顾毓琇类似,两人都以高寿终,晚年享誉学界,桃李满天下,又以传播中国文化为己任,擅长古典诗词创作。 浦薛凤生于1900年,此为晚清帝国风雨飘摇之际,学于民初北洋军阀割据称雄之时,受过科举时代教育之流风余韵,考取清华学校,兼习法文德文。浦薛凤和闻一多、罗隆基、吴泽霖、吴国桢等同班,1921年毕业后留学美国,攻读政治
哲学。1926年,留学回国先后执教东陆大学、
浙江大学、
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1939年,浦薛凤从政,担任国防最高委员会参事,参加过重要的国际会议。诚如浦薛凤在自序中所说:“曾家居在或旅游过帝制、割据内战、独裁集权、训政、宪政、民主等等国家之中,又曾确实经历农业、工业、商业、乃至物物交换(云南蒙自乡村)之不同社会。”浦薛凤的一生遭际和选择的人生道路,是研究清华学者历史命运的一个标本,也是考察清华学者从政的一个切口。 到了晚年,浦薛凤记忆还那么清晰,旧雨淅淅,往事历历,跃然纸上。上册《万里家山一梦中》中,浦薛凤描摹虞山福地常熟的名胜古迹和民风习俗,笔墨蕴含乡思之情,饶有趣味,类似包天笑在《钏影楼回忆录》中对苏州的描写。当然,这些只是一位学者“青灯有味忆儿时”的童年印象,《浦薛凤回忆录》的最大价值,在笔者看来,一为史料价值,二为生活细节。二者交融在一起,构成一代学人的心灵史。 关于早期的清华教育细节和清华学生留美生活,许多传记作品中语焉不详,笔者觉得,《浦薛凤回忆录》的出版,为增订《闻一多年谱长编》以及罗隆基、潘光旦、梁实秋等人的传记带来可能。 浦薛凤的回忆录为研究西南联大提供了诸多有价值的史料,比如联大遭日军空袭,就笔者寓目的史料来看,浦薛凤的回忆更为翔实,填补了现有联大著述的空白。《太虚空里一游尘》是浦薛凤当时记下的随笔,类似日记,可谓第一手史料。 1938年9月28日,日寇飞机对准美丽的春城疯狂地投下了炸弹,联大租来作为教职员和学生宿舍的昆华师范学校被炸。《太虚空里一游尘》中详细地描写了跑警报归来,目睹之惨状: 两位联大校工,即今早为犹为我开饭冲茶者,均已罹难。集训大队长则炸成三段,下半身段尚在墙里网球场边,头部则飞至墙外操场上。闻所携小孩两名,一同遭劫。会所前及图书馆后之楼房屋顶,亦曾落弹,死联大学生二人。 予推进自己卧室,房门已成两片,室内灰尘厚积,棋子圆厘之两厘盖,均飞地上,窗上铁键已断,天花板亦落一两块,肥皂两块如投泥土。当时心理极难形容。(浦)江清本住会所,整座塌倒,箱笼物件,尽埋木片瓦砾之中。……旋偕(王)化成出城到凤翥街(街上店铺门面均毁)马约翰先生寓所。细察落弹情况,真是间不容发,如天之福。盖警报发后,马家不以为意,尚在楼上早餐。及后闻第一次炸声,急由楼屋内奔伏楼廊下,人甫离席,楼顶天花板立即倒下。予审视一桌杯碟匙碗,均已粉碎,飞扬地上。而全家绝无发肤之伤。奇哉!运哉! 在此之前,浦薛凤已用摄像机一般的文笔记录下,日军轰炸长沙火车站和临时大学校址韭菜园。“可可园一座楼房轰塌。北大物理系饶毓泰太太甫至楼下,而楼已经倒,玻璃擦破一腿而已。真是间不容发。” 在这种情形之下,西南联大弦歌不辍,联大教授的一饮一啄,一言一行都值得关注。浦薛凤记录下的联大教授的日常生活场景,跑警报,打桥牌,下围棋,打网球,看京戏,无关历史的宏旨,可是若没有这些琐碎而生动的细节,我们无法深入他们的内心。在某种程度上,生活史亦是一代学人的心灵史。 浦薛凤笔下呈现联大教授生活群像,尤其是他们面对时局的态度和判断,值得关注。《浦薛凤回忆录》也为当今研究西南联大校史的学者带来不同的观察视角,它和《梅贻琦日记》《吴宓日记》《朱自清日记》《三松堂自序》等著作,可组合出完整的西南联大的历史全景。 《浦薛凤回忆录》虽然是非虚构的个人作品,但感染力很强,三校学者南渡西迁,颠沛流离的旅途记录,在抗战时代的个人遭遇,读来有小说的意味,恍惚之间,历史与现实的阻隔消逝,仿佛沉浸在阅读宗璞《南渡记》和鹿桥《未央歌》的体验中。自传作品,句句写实,能给读者奇妙的阅读,这有赖于浦薛凤的文笔,既简约又细腻,叙事饶有情味。浦薛凤认为,以一人遭受的痛苦,折射战时千千万万同胞之共同遭受:“拙稿反复吐露各种天真情绪,尤其是别离滋味与缱绻相思。”七七事变后,浦薛凤南下时,北平沦陷,妻子儿女在日本的铁骑下。“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寄往北平的家书要被日寇检查。关山的隔阻,战事的变化,亲人的安危,无不揪心,浦薛凤在长沙等待妻子和亲人的家书,寝食难安,那种漫长的等待和煎熬,很能打动读者。 读过《吴宓日记》和钱穆《师友杂记·湖上闲思录》的朋友,肯定会对《浦薛凤回忆录》半文半白的行文风格,感到亲切。从大处讲,那一代学人的回忆录,写的是家国命运、时代变迁和历史沧桑;从小处讲,写的是个人的时代之浮沉、战时之悲喜和迁徙之行踪。 浦薛凤虽然是治政治学专业的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但他的审美意趣仍然是传统文人的路子,《浦薛凤回忆录》深得古代笔记体的真传。他将迁移路途上的见闻、感受、思考,俱摄笔端,饱满的细节,有的具沉痛的意味,有的含孤寂的伤感。 浦薛凤在长沙时,读不到英文报纸,以不能读路透社原电为苦,听无线电,拨到旧都,听新新等戏院上广播的京剧。刹那间,浦薛凤百感交集:“身在四面楚歌之湘垣,耳在早已沦异域之故都。处腥血扑鼻炸声雷动之环境中,忽而静聆听丝竹管弦,与夫名伶之金喉婉转,真不知人生竟可有此等矛盾!而今日北平广播台之女报员,大抵亦是昔日之广播员。能不令人生今昔之感!”书中诸如此类的细节,不胜枚举:浦薛凤在长沙,获悉故乡常熟沦陷,亲人的安危令他心情一片黯淡,但在江边的橘子洲头,看到金色的橘子,照亮他的双眼;在蒙自,浦薛凤赴清华历史系王信忠的婚宴,驻足庭中一株白玉兰下,绿叶层中藏玉簪无数,芳香四溢,扑人眉毛宇;在蒙自,浦薛凤和陈寅恪、郑天挺、陈岱孙等人游览黑龙潭,一路蝴蝶无数,色泽鲜艳美丽;十年前,浦薛凤曾在昆明东陆大学(后更名为
云南大学)任教,今番重来,神州陆沉,客居西南,感慨良多,向浦江清借阅李白杜甫诗集,反映国难之吟什,更饶深味。1938年9月28日,日军空袭昆明联大校舍后,浦薛凤疏散到禄丰山居,赋诗山居杂兴,吟哦之中,关注的还是时局,时常与朋友“重与细论文”。 浦薛凤和陈寅恪、郑之蕃、箫公权、朱自清等人在南岳、香港、蒙自、昆明写的古体诗,彼此唱和,更不容忽略。按照陈寅恪先生开创的以诗证史、以诗释史治学之路,浦薛凤所写的古体诗,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气象,不可一跳而过,细细品味,有一代学人的情感和态度,也有国难当头的哀伤。 西南联大教授群体,生活经历相似,人生的选择和归宿殊异。大致分为两种:1949年前后去台湾或者海外,1949年天玄地黄之时,选择留在大陆。胡适、梅贻琦、傅斯年、浦薛凤、钱穆、陈雪屏、毛子水、查良钊等属于前者,冯友兰、梁思成、罗隆基、费孝通、潘光旦、吴晗等属于后者。20世纪的历史,波谲云诡,两种选择,两种命运。不管是顺应时代潮流,主动参政,还是被政治浪潮卷入,都很难逃脱他们的宿命。历史留给我们不少遗憾。浦薛凤出入风波里,从政而能全身而退,有未进入权力中心的因素,也有个人志趣的因素。《浦薛凤回忆录》埋藏着一些有意思的话题,需后人破解。 -------------------------------------------------------------------------------- 《浦薛凤回忆录》(三册)浦薛凤著,黄山书社2009年6月第一版,65.00元

我是常熟理工学院的学生,常熟环境优美,离上海,苏州,无锡都很近。处于苏南发达地区。
给你一点关于常熟理工学院音乐系的相关资料
一、历史发展
常熟理工学院音乐系的前身是苏州地区师范音乐班,创办于1972年。在苏州地区师专创立后,于1985年创建了音乐系,招收大专学历全日制学生。其后苏州地区师专更名为常熟高等专科学校,自2000年起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挂靠
苏州大学招收
音乐教育(师范)专业本科生,自2004年起独立招收本科生。现有在校学生212名。1995年起向苏南地区和苏中南通地区招收函授专科学员,共培养了近300名大专函授毕业生。2000年开始独立招收幼儿教育大专函授学员,已招收该专业学员100多名(包括在读生)。2000年起又挂靠江苏
教育学院招收大专起点函授本科学员,已经有近100名学员毕业,有87人在读。音乐系在省教育厅和苏州大学、江苏教育学院的关怀及有关专家学者的指导下,经过20多年的努力,已经积累了建设
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的基本经验,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成果,在师资队伍、专业建设、教学设施等方面已有长足发展,已经完全具备了独立培养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学历(包括成人教育)教师的各项条件。
二、师资情况
音乐系设有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现有教职工24人,其中副教授4人(声乐、民族音乐理论等),讲师10人;博士、硕士11人,占教师总数的 45%。学历层次在全省兄弟系科中名列前茅。同时,这支教师队伍有较强的艺术实践和科研能力,到目前为止,共出版著作、教材和工具书5部,发表论文30多篇,参加或主持省级以上科研项目多项,获部、省级艺术实践、科研各项奖励8项。
三、教学设施
音乐系有教学用房5240平方米,设有琴房87间,数码钢琴教室、MIDI工作室、音像资料室、多媒体教室、音乐厅、舞蹈房、合奏室等设施。学校图书馆建有基础教育信息中心,关于音乐及
艺术教育科学研究方面的期刊文献较为齐全。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结合各科教学,每学年均安排有教育实践实习活动。在毕业论文指导方面,参照全日制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要求,周密计划与组织,明确指导教师职责,可以确保毕业论文的质量。本专业开办的其他相关办学条件(包括专业开办经费、学生宿舍、图书资料等)由学校统一安排解决,教学条件能够保障。
四、学制和开设课程
音乐系现有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学制四年,毕业后由常熟理工学院独立授予学士学位。音乐系开设的主要课程有:视唱练耳、和
声学、声乐、钢琴、舞蹈、复调、中外音乐史、曲式、合唱与指挥、计算机
音乐制作、古琴及其他器乐、
心理学、教育学、中小学音乐(含艺术)教学法等。其中,古琴选修、吴地音乐等课程为本系特色课程。学生在校期间,声乐、器乐等技能课普修两年,均为小课形式。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选修器乐(种类有二胡、琵琶、手风琴、古琴、竹笛、古筝,电脑音乐等),时间两年半。另有每年一度的赴上海观摩演出、每学期数次进行艺术实践活动,学院对以上课程和艺术活动都有相应的经费保障。
五、办学特色
经过20多年的本专科办学积累,音乐系积累了丰富的人力物力资源和比较成熟的办学经验。音乐系专业设置既符合一般音乐师范本科专业的通例,又紧密结合地方文化,创设了富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和音乐技能课程。1999年我系开设了古琴选修,2003年又开设了吴地音乐理论课,在同行和兄弟院校中引起了广泛好评,2005年9月,我系与常熟虞山琴社在上海成功举办了“海上琴会•琴韵雅集”活动,受到文化部领导和中国文联专家组成员的肯定。我系学生历年参加苏州市、江苏省乃至全国的各项技能和科研比赛都获得了骄人的成绩。仅以2005年上半年为例,我系参加江苏省大学生文艺调演共获得二等奖(论文、舞蹈)两项、三等奖(合唱、独唱、小品)三项,葛绝副教授的论文还获得了教育部的三等奖。我系在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专业建设、师资设备、教学管理等方面,积累了基本的经验,形成了良好的学风。我系学生在实习中的出色表现,普遍受到了各中小学领导、师生的好评。

遇上一个爱贪小便宜的室友,我应该怎么办?
好学网(https://www.haoxuejiaoyu.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遇上一个爱贪小便宜的室友,我应该怎么办?的相关内容。
其实在大学的生活里面,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爱贪小便宜的人,如果是你的室友,你们相处的机会比较多,所以慢慢就了解到了她,发现她是这样的。我的室友,我觉得她是挺爱贪小便宜的,我举个例子。假如说她让我帮她带个什么东西,带个中饭。她有的时候不会主动把钱还我,让我提醒她,她才会还我,玩的时候,她直接就把零头给抹掉了,好像我的钱是大风刮来的似的,就把零头给抹了,我也是很服气的。
还有就是我们一起出去玩,想说是我先出的钱,买了一样东西,别的室友都会主动地把钱还我,她不会的,她一定要等到我跟她去要她才会给我。我觉得你借向别人借钱,你就应该主动把钱还给她呀,需要别人催,我觉得这个是很不好的行为。
我有一个水乳,她问我借了,我就借她用,然后我觉得一次两次没关系,结果她后来经常来问我借,我觉得这些东西如果你想长久的用,你还是自己去买比较好吧,毕竟专门问别人借也是不太好的,可是她就是这样,后来我就说了,我说你不可以自己去买吗?她说她现在还没有钱,她后来就没好意思问我要了。真的很爱贪小便宜,好像占我们一点便宜,她就能赚大钱似的。
我爸爸妈妈经常跟我说,在学校里,在寝室里,对室友要大方一些,不要斤斤计较,但是我觉得,你一两次还可以,次数一多我真的忍受不了。所以这个事情我也不打算跟她深交,仅限于同学吧,因为迟早会被她给气死。我觉得如果你们在大学里遇到这样的室友也不要跟她有过多的交往,这种人太自私自利,根本不值得你跟她成为朋友。
好学网
以上,就是好学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浦薛凤回忆录 全三册怎么样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好学网:
www.haoxuejiaoyu.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