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18 22:32:13 | 好学网
有很多的想要报考德州学院同学,知道德州学院有哪些王牌优势的专业,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非常的必要,小编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德州学院王牌优势专业满意度排名排名 | 专业名称 | 专业满意度 |
1 | 学前教育 | 5.0(21人) |
2 | 护理 | 4.9(14人) |
3 | 语文教育 | 4.9(10人) |
4 | 有机化工生产技术 | 4.8(13人) |
5 | 材料化学 | 4.8(46人) |
6 | 美术教育 | 4.8(33人) |
7 | 音乐教育 | 4.8(10人) |
8 | 法律事务 | 4.7(22人) |
9 | 体育教育 | 4.7(115人) |
10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4.6(244人) |
排名是由学生对校专业的办学条件、教学质量、就业情况以及综合情况进行实名投票得出的。投票结果仅代表学生个人意见。
德州学院王牌优势专业推荐指数排名排名 | 专业名称 | 专业推荐指数 |
1 | 生物系统工程 | 5.0(9人) |
2 | 制药工程 | 5.0(6人) |
3 | 视觉传达设计 | 5.0(5人) |
4 | 生物制药 | 5.0(5人) |
5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4.9(30人) |
6 | 景观建筑设计 | 4.9(7人) |
7 | 音乐学 | 4.8(37人) |
8 | 音乐表演 | 4.8(26人) |
9 | 应用心理学 | 4.8(10人) |
10 | 工商管理 | 4.7(42人) |
推荐结果仅代表学生对校相关专业的推荐意见,不代表官方的专业排名,不同学校间不宜做直接比较。
德州学院王牌优势专业推荐人数排名排名 | 专业名称 | 专业推荐人数 |
1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4.6(177人) |
2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4.3(158人) |
3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4.6(125人) |
4 | 会计学 | 4.5(125人) |
5 | 自动化 | 4.3(102人) |
6 | 法学 | 4.1(72人) |
7 | 汉语言文学 | 3.9(68人) |
8 | 学前教育 | 4.2(60人) |
9 | 生物技术 | 4.3(57人) |
10 | 电子信息工程 | 4.5(53人) |
说明:推荐的专业范围包括所有在校学生所学专业和上年度新增的招生专业。
德州学院部分专业录取分数线专业名称 | 最高分 | 平均分 | 最低分 |
制药工程 | 506 | 498 | 492 |
应用统计学(云计算与大数据方向) | 466 | 456 | 451 |
生物技术 | 501 | 488 | 483 |
汽车服务工程 | 498 | 486 | 483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496 | 488 | 483 |
自动化(智能制造及工业化信息化方向) | 486 | 459 | 451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522 | 494 | 489 |
护理学 | 512 | 498 | 491 |
服装设计与工程 | 499 | 487 | 483 |
小编推荐:大学专业开设高校排名
德州学院简介德州学院是一所山东省和德州市共建、以省管理为主的全日制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建校40多年来,学校植根齐鲁文化与燕赵文化之沃土,汲取黄河文化与运河文化之灵韵,秉承艰苦创业与励志育人之精神,不断谱写教书育人、创新发展的新篇章。
以上2018德州学院王牌优势专业及录取分数线由小编整理,仅供各大考生和家长参考,想知道更多关于德州学院王牌优势专业的信息,请持续关注。
德州学院2022年在全国本科院校排名第458位,是一所山东省综合性普通公办本科院校,坐落在山东省德州市。学校始建于1971年5月,2000年3月由国家教育部批准成为普通本科院校。2017年,学校成为山东省省级硕士立项建设单位。
德州学院2022年在全国本科院校排名第458位,本省大学排名第23位。
2022大学排名 | 学校名称 | 省市 | 2022本省排名 | 类型 |
458 | 德州学院 | 山东 | 23 | 综合 |
德州学院2021年全国本科大学排名第457位,2020年排名第417位,2019年排名第395位。
年份 | 排名 | 所在地排名 |
2021 | 457 | 山东(23) |
2020 | 417 | 山东(22) |
2019 | 395 | 山东(22) |
2018 | 421 | 山东(22) |
2017 | 539 | 山东(27) |
2016 | 524 | 山东(27) |
2015 | 493 | 山东(27) |
学校坚持应用为本,着力提升科研创新能力。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社科基金等各类纵向科研项目380余项。在生物物理、生物技术、功能材料、纺织服装、可再生能源、中国现当代文学、地域文化研究等领域已形成研究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