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27 13:45:37 | 好学网
西南石油大学分数线2023如下
院校专业批次/科目最低分西南石油大学资源勘查工程本一(理科)571西南石油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本一(理科)571西南石油大学地质学本一(理科)571西南石油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本一(理科)571西南石油大学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本一(理科)571
西南石油大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本一(理科)571西南石油大学应用化学本一(理科)571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本一(理科)571西南石油大学环境工程本一(理科)571西南石油大学化学本一(理科)571西南石油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本一(理科)571
西南石油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本一(理科)571西南石油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本一(理科)571西南石油大学土木工程本一(理科)571西南石油大学测绘工程本一(理科)571西南石油大学工程管理本一(理科)571
西南石油大学电子商务本一(理科)571西南石油大学法学本一(理科)571西南石油大学英语本一(理科)571西南石油大学工业设计本一(理科)572西南石油大学工商管理类本一(理科)572
拓展资料
西南石油大学,简称“西南石大”(SWPU),主校区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由教育部、四川省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共建;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国家“111计划”、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是一所以工为主,文理工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综合性大学,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等学科处于世界高水平行列,在风光水氢储等清洁低碳能源和新材料领域,具有差异化特色和优势。
学校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88年获批首批国家重点学科,1989年国家重点实验室批准建设,1991年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校建有成都、南充2个校区,总面积3000余亩;与成都市共同打造“环西南石油大学能源科技经济圈”,在成都市建有科技交流中心,在天府新区建有天府新能源研究院。
本科具有招生资格专业78个,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学科,8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学料,1个硕士交叉学科。
好学网(https://www.haoxuejiaoyu.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西南石油大学南充校区有哪些专业的相关内容。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单元机组集控运行、电厂热能动力控制、能源利用与环境工程等方面基础理论和相关专业知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与火力发电、能源利用与转化相关的各类大、中型企业从事与火电厂热力工程、煤化工、新能源开发、环境保护等能源利用相关领域的设备制造、检修与维护、集控运行、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学校、科研院所等单位进行相关方面的教学、工程设计等工作。
二、工程造价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工程造价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获得造价工程师、咨询(投资)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和全过程各阶段工程造价管理能力,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工程造价管理人才。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在施工企业、工程造价咨询机构、招投标咨询机构、建设单位、工程监理、工程造价主管部门等相关单位从事建筑工程预结算、工程审计、投标报价等工作。
三、焊接技术与工程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材料科学理论知识,掌握先进连接及其自动化技术,能从事焊接工艺设计及设备制造、焊接过程的自动控制、焊接生产管理及质量控制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能在船舶、机械、电子、化工及国防工业等领域从事焊接技术与工程方面的试验研究、开发设计、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目标:该专业培养具有现代科学意识、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创新实践能力强,可从事光学工程、光通信、电子学、图像与信息处理等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以及相关领域的产品设计与制造、科技开发与应用、运行管理等工作,能够适应当代信息化社会高速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就业方向:毕业生毕业后在科研院所、相关公司、企业从事产品研发、质量管理工作的光电子和光信息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中等专业学校、技校、高等职业学校教师;各相关企事业单位技术及管理人员和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公务员及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五、电子与计算机工程
培养目标:该专业培养掌握现代电子、自动控制、电力工程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基础理论及技术,能从事现代电子系统的开发设计、工艺控制、智能设备的软硬件开发以及电力电子系统设计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好学网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以在邮电、通信、金融、电力部门以及电子信息与计算机应用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从事科研开发和技术管理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还可以在政府机关和国民经济的许多领域从事电子信息系统的维护管理工作。
参考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