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8 16:36:56 | 好学网
坚持“门当户对”的原则。就是说,选择第一志愿专业除过满足自己喜欢与适合的前提条件外,要权衡和考量这个专业录取分数与自己高考分数的匹配性,无论专业有多么好,无论你多么喜欢,达不到录取分数都是枉然。因此说选择的第一个志愿专业必须有七八成的把握才行。即使抱着“冲一冲”的心态,也至少要有50%的把握性。否则,有可能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2014年山东有位考生不听从专家指导和建议,坚持填报211广西大学,执意将第一志愿专业填报为热门的会计学,结果被调剂到材料科学与工程(木材加工)专业,后悔莫及。以这位考生的分数,如果将经济统计学或工程造价填报为第一专业志愿,都是可以录取的。 好学网
奉行“以退为进”的策略。也就是说,扩大视野,灵活机动,退一步海阔天空,为确保录取,避免遭遇风险,目标专业可以进行微调。例如:2015年河南一位考生第一志愿院校填报天津商业大学,考生诉求专业是会计学,经论证该生分数与会计学专业录取分数有一定差距,风险较大,通过与考生沟通,将第一志愿专业会计学改为财务管理,结果被录取。如果坚持将第一志愿专业填报会计学,肯定录取不了,后面的几个专业录取分数也都较高,这很可能被调剂专业录取。因为该生分数仅超过天津商业大学投档线4分,会计学专业每年录取分数都超过投档线7分以上,而财务管理专业每年录取分数低于会计学2-3分,财务管理与会计学并无太大差别,但报考热度、录取分数却差异明显。
讲究“学科见著”的艺术。高校在专业录取时,会参照所报专业相关的单科成绩,如果考生把与自己单科成绩突出的学科相关联的专业前置第一志愿,可以大大提高录取的安全系数,降低调剂专业或退档的风险。例如,2015年江苏一位考生数学成绩突出,数学单科成绩176分(满分180分含30分附加分),第一志愿院校填报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区),恰好压投档线投档,因为第一志愿专业填报的是数学与应用数学,结果被顺利录取。如果把车辆工程、土木工程等这样的专业放在前面,不仅这些专业录取不了,连数学及应用数学专业也难以保证,那就很可能被退档。
追求“冷门前置”的技巧。高考志愿填报中呈现一种“从众心理”,就是跟风随大流,不管自己适合不适合,盲目填报热门专业。其结果,大而言之浪费社会资源;小而言之,利小弊大害己匪浅。诸如会计学、金融学、建筑学等等专业,多少年持续火热,高烧不退。其实专业的冷热是相对的,随着社会发展变化,当年的热门或许四年后遭遇就业的“冰山”,今天的冷门可能就是明天的“艳阳天”。例如,2006年江苏一位考生报考中国公安大学,第一志愿专业填报的就是当时比较冷的专业信息安全,这个专业在江苏的招生计划只有1个,结果被录取,2010年大四尚未毕业就被南京市公安局录用,毕业后成网络警察。再如,2013年江苏一位考生,高考分数超理科一本线6分,第一志愿院校填报江南大学,当年预测江南大学在江苏投档线线差为4分,为录取保险起见,我们直接把物联网工程专业前置第一志愿,结果江南大学投档线线差为5分,这位同学以超投档线1分幸运地被录取到物联网工程专业。而后面的5个专业录取分数皆超过投档线3分以上,如果将其他任意一个专业列为第一专业志愿,就落选了。
好学网(https://www.haoxuejiaoyu.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在高考志愿填报的时候,应该怎样深入的“知己”呢?的相关内容。
高考文化课是考生正面的拼杀,那填报志愿才算的上是考生背后的博弈,考察的是智慧和胆量。对于考生和家长相当于一次小高考,重要性不亚于高考,志愿填报本身是一个生涯规划的问题,并不以一个简单的数学题,会直接影响一个考生未来的发展。如果把高考比作没有硝烟的战争,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那么了解自己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怎么才能做到“知己”呢?
所谓的知己是能够明确自己的优势和长处,综合各个方面然后对自己的定位。其实呢,填报志愿是件有技巧性的事情,都是在知道分数和各个批次在本省的录取分数线,还有本省排名之后填报的。
分析往年相关院校的投档线或者专业录取分数线,首先看自己总的分数是否达到要求,还有某些专业的单科成绩要求。因为某些高效在录取中对考生的单科成绩也会有要求,报考时要注意阅读学校的相关规定。还有些特定的要求,比如英语是否要求口试,是否要求面试、年龄限制、性别是否有要求、专业志愿要求等等。
大家都希望能选择一个将来发展前景广阔的专业,可以在毕业后顺利的近日对口的行业或者领域工作。应对就业纠结问题主要还是以调整心态为重,不管说选择哪个专业都不保证能有好去处,不如索性就以现在的兴趣或者特长为选择依据。比如,有的考生逻辑思维强,就适合学理科,动手能力强则学工科,有些孩子比较外向,适合学社会学科,要是内向则适合学人文学科······
如果进入大学后,面对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学习过程中没有动力,没有意识去培养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那么大学毕业后在职场上可能就缺乏竞争力。
当然还有填报志愿的时候也要考虑自己身体状况、家庭经济状况等方面的条件。有少数的专业,国家会发给专业奖学金;绝大多数的专业,则不发,学生的费用全由家庭承担。一般说来,读综合性大学、理科院校、外语、财贸等院校,家庭负担要更重一些。
不同专业将来就业发展不同,有大学专业本科就可以就业而且会有不错的发展,而有的专业必须要读研甚至出国留学,这些都需要家庭条件的支撑,所以在孩子志愿填报时必须冷静分析。上大学是为了就业,中国是一个靠人际生存的社会,如果家庭中有某些特殊的人脉关系将来可以帮助到孩子,我们都要考虑到,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孩子把志愿填报最大利益化。
高考填报是人生的第一次定位,也是对自己未来职业人生的一次设计。只有提前做职业规划,对考生的深造、就业是会有很大帮助的。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能使高中生更深入、更全面地认识自己,包括性格、兴趣、气质、职业能力、职业价值观等,帮助考生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
以上就是好学网小编整理的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内容敬请关注好学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好学网:www.haoxuejiaoyu.com艺考如何填报志愿比如“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第三志愿”是什么?怎么填? 级差,是指高校在录取第一志愿和非第一志愿考生时最低录取控制线的分数差。一般情况下,录取非第一志愿考生的最低控制线要高出几分至几十分不等。如果再细分,还有“志愿级差”和“专业级差”两种,有的高校在录取第一志愿专业和非第一志愿专业中,也采用不同的录取分数线。 志愿级差(分数级差值)是指在高校第一志愿生源充足的前提下,提取非
如何填好第二志愿 第二志愿不要选太热门学校 高考志愿的填报其实是一个从信息搜集、资料准备到自我认识、综合考量的复杂过程。因此,提醒考生和家长在高考之前就要着手一些信息的准备,提前圈定部分学校和专业,不要等填报志愿时才临时“抱佛脚”。 在填报志愿时,首先要强调的是第一志愿的重要性,因为每年很多高校录取时,第一志愿就满额,所以就无从说第二或其他志愿了,也就无所谓志愿院校梯度了。填报不妥当,即使
高考第一志愿是冲还是稳如何填报比较好 高考第一志愿是冲还是稳没有一定的答案。不过不建议第一志愿直接填写最低志愿;除非是靠近分数线的考生,而且稳定性和底没有区别,你也可以直接填写保底志愿。 高考的第一志愿是选择冲还是稳 高考第一志愿是冲还是稳要看情况。志愿填报的一般原则是“冲稳保”,所以第一志愿是建议冲的中间放比较稳妥的志愿,最后放保底的志愿,也就是一定可以录取到的院校 但大多数情
高考填报志愿的时间 各个省份高考 志愿填报 时间不同,根据阳光高考截至6月22号已公布信息的省份可得知,具体如下: 1、北京市: 2022年高考志愿填报在高考成绩公布后进行,志愿填报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填报本科批次志愿,填报时间为6月27日—7月1日。 第二阶段填报专科批次志愿,填报时间为7月21日—7月22日。 2、河北省: 本科提前批(A段军队院校志愿),
2022山东高考辅助填报志愿流程? 熟练掌握志愿填报辅助系统和志愿填报系统操作流程。 第一,志愿填报辅助系统计划查询和预选志愿功能适用于夏季高考各平行志愿批次。考生通过条件筛选,选择适合本人填报的院校专业志愿,生成志愿预填表。其他批次如提前批、艺术类本科批校考等,考生可使用志愿填报辅助系统查询及筛选计划。 第二,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官方网站为考生填报志愿的唯一网站,志愿填报系统是考生填报志愿的
高考志愿表格怎么填写填报方法是什么 填写高考报名号、姓名、性别、报名区县等基本信息;按照考试录取批次填写相应批次的表格,如果是本科提前批就填写本科提前批的相应栏目;填写 平行志愿 时,考生应确定自己以专业优先还是学校优先,再按照自己的意向填写理想院校;填写是否愿意专业调剂等信息。 高考志愿填报的方法 清楚所在省市高考志愿填报方式和数量 虽然各省高考实行平行志愿报考,遵守“分数
高考志愿填报时如何选好专业? 高考志愿填报选专业: 一、根据自己的高考分数,往下浮动30分,往上浮动50分,在这个区间里面来选择 二、先选择几个专业方向,再选择想要就读大学所在的地区,这样符合的就少很多了 三、查看每个符合的志愿组情况,组内专业多的要注意看有没有自己特别不喜欢的,有的话建议先排除 四、挑选专业要趋向于接近高考分数的值,如果是50个志愿,那么往上浮动超过10分的选择不要超
如何更好地填报专科志愿 专科志愿分为两个批次,一是专科提前批,可以报考2所志愿学校,每所学校5个专业。针对艺术类专科,考生报这类院校和专业,要有艺术类专业合格证等,高考成绩达到录取分数线才能录取。二是专科普通批,它们是平行志愿,每名考生可填报20个志愿组,每个志愿组是1所学校和1个专业。在录取时,专科提前批次录取原则是“志愿优先,从高分到低分”,专科普通批录取原则是“分数优先,按志愿顺序”。也
2024-06-18 05:28:58
2024-06-16 08:48:36
2024-06-07 18:55:28
2024-06-20 17:42:02
2024-06-20 08:24:35
2024-06-17 06:3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