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03 00:15:54 | 好学网
广西师范大学转专业的原则要求
(一) 学生转专业(含专业方向,下同)应当本着自愿的原则,根据转入专业的教学资源及有关要求,公开考核,择优批转。
(二) 各专业转出和转入人数一般不超过转出和转入专业、年级当年在校生数的8%(按四舍五入取整)。
(三) 人文社科(含外语)类、理工类、体育类、艺术类等各学科专业门类学生(经转入学院考核认定确有专长者除外)不能互相跨专业门类转专业。
(四) 非师范专业学生不能转入师范专业(实行大类培养试点改革的专业按《广西师范大学大类培养试点改革专业学生分流暂行办法》执行)。
(五)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试点改革专业学生不能转入非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试点改革专业(不含职业技术师范专业)。
(六) 职业技术师范专业学生不能转入非职业技术师范专业(不含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试点改革专业)。
(七) 中外校际交流项目专业学生在实行分流前不能转入非校际交流项目外专业(中外校际交流项目专业学生的分流按《广西师范大学中外校际交流项目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管理办法(暂行)》执行)。
(八) 在高考招生中按本科后一批次(不含提前批次)录取的学生不能转入前一批次录取的专业。
(九)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只能转一次专业。
(十) 新生报到注册前调整专业的不属转专业范畴,可在经学校批准后参照上述第(三)至(八) 条执行。
广西师范大学转专业的条件要求
(一) 在符合上述原则要求的前提下,同时具备以下第一、二、三款规定及第四款规定之一的学生,可申请转专业:
1.具有我校全日制普通本科生学籍资格的一、二年级在校生。
2.在转出专业学习期间,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外语课、计算机基础课以及师范、职业技术师范专业的教师教育课等通识教育必修课的课程平均学分绩点≥2.0。
3.身心健康,且符合转入专业对身体条件的要求。
4.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 由转入学院考核认定确有专长,转专业后更能发挥其专长者。
(2) 入学后发现某种疾病或生理缺陷(隐瞒既往病史入学者除外),经校医院诊断证明,不能在原专业学习,但适合在本校其它专业学习者。
(3) 经转出学院认定确有某种特殊困难和校医院诊断证明,不转专业将无法继续完成学业者。
(4) 休学期满复学时无原专业者。
(二)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学生,不得申请转专业:
1.招生时确定为定向或委托培养的;
2.取得学籍资格未满一学期的;
3.属于“专升本”专业的;
4.已进入三、四年级及延迟毕业的;
5.已有一次转专业经历的;
6.应予以退学的;
7.其他无正当理由的。
好学网(https://www.haoxuejiaoyu.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广西师范大学转专业难吗的相关内容。
广西师范大学转专业难度不大
拓展知识:
广西师范大学(GuangxiNormalUniversity),简称“广西师大(GXNU)”,坐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由教育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教育部“国培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数据中国“百校工程”、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
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5A级旅游景区靖江王城风景区的组成部分,及广西历史上最早的文化教育中心,是一所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
截至2023年6月,学校有各类教职工4000多人(含离退休人员),专任教师2000多人,专任教师中正高级400多人;拥有博士学位900多人。硕士研究生导师近1700人,博士研究生导师270人。学校有国家级、省部级高层次人才160多人次;
有广西院士后备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广西八桂学者、广西特聘专家、广西优秀专家、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选等省部级人才140多人次;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自治区教学团队10个。 好学网
截至2023年6月,学校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专业博士点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1个;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6个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化学、软件工程、美术学)跻身全国前40%,
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获B+档。在首轮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项目中,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化学、软件工程等5个学科获得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项目,物理学获得广西一流学科建设培育项目;
在新一轮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项目中,教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获得广西一流学科A类建设,软件工程、物理学、中国语言文学获得B类建设。化学、工程学两个学科进入国际ESI排名前1%。
以上就是广西师范大学转专业的条件是什么?全部内容,更多相关信息,敬请关注好学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好学网:www.haoxuejiaoy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