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8-25 07:21:09 | 好学网
好学网(https://www.haoxuejiaoyu.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交通大学贵州分校的北平铁道管理学院迁校情况的相关内容。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北京沦陷,交通大学北平铁道管理学院校园落入日寇之手。时任院长自行脱离学校南下,院务实质中断。教师亦星散,唯英文教师王芳荃坚持复校不懈,终取得南迁成功。抗战八年,四次迁移,历尽千辛万苦,仍然坚持办学。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平、津先后沦陷后,由于时局紧张,很多国立大学在当时国民政府教育部的组织下,纷纷向西北、西南大后方迁移。向以培养工业、交通运输高级技术、管理人才而享誉国内外的国立北平铁道管理学院的一部分学生在专任教师王芳荃带领下搭乘海轮南下到上海,找交通大学校长黎照寰商洽,打算借该校校舍复校。未几,上海抗战全面爆发,国民政府西迁武汉,此时又有一部分学生沿京广铁路南下,齐聚汉口,组成校友会致电上海,敦请王芳荃前往主持复院开课事宜。国难当头,面对莘莘学子的殷切呼唤,王芳荃没有过多思索,横下一条心痛别妻儿,将家眷留在上海,继续带着抵沪学生辗转奔波,避开战场,绕道江北天生港迂回龙窝口,搭乘英商太古公司的客轮,溯江西上抵达汉口。
当王芳荃得知他在清华执教时的学生顾毓琇随同陈立夫任职教育部次长时,便亲自去找顾商议复校开学之事。师生见面,顾毓琇深为王芳荃坚守教职、共赴国难的精神所打动。但因在汉人数过少及该校专业与其他学校雷同太多,王芳荃五次上书均未获批准。此时,同为交通大学系统的唐山工学院已在湖南复课。故留汉同学前往唐院请求合并上课,获唐院准许后,再次上书教育部,教育部终于批准国立交通大学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并入唐山工学院,为铁道管理系。至此,复校得以成功。复校消息通过登报传出,原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同学纷纷到湘潭钱家巷报到。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二战后期,美国对日宣战,大批美军来华作战急需大量英语翻译。教育部通令1944届应届大学毕业生应征。1943年,外事局昆明议员训练班来交大平院征调当时中印缅战区美军译员。学生们在彷徨中感到国难深重,赤子报国之心油然而生。我校有六七十人应征。经考核,有40多名交大学子投笔从戎,共赴国难,投身抗日洪流。他们在昆明培训结业后,由外事局分派到空军、炮兵训练中心,印缅远征军及后勤部队工作。
交通大学北平铁道管理学院迁只至钱家巷之后,因钱家巷校址太小,无法容纳如此众多的学生,决定于5月23日迁往距钱家巷数十公里外的湘乡杨家滩。杨家滩位于湘中,是一个环境幽静的小镇。当地居民仅100余户。学校租用一刘姓的祠堂连同其家宅,共有四幢大院为校舍。学校将两幢大院作为学生宿舍,一幢作为教室,其余一幢作为学校办公及教职工宿舍之用。在杨家滩安顿下来之后,原校的前任负责人胡立猷教授来湘组织工作。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身处战争年代的学子,更知学习来之不易,更觉那一张书桌是如此可贵。山城的灯火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交大人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