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8-05 07:49:55 | 好学网
庆城县陇东中学创办于1940年,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校名,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也为学校的创办题了词,原庆阳特委书记马文瑞兼任第一任校长。1947年2月,国民党胡宗南部进犯庆阳,陇东中学被炸毁,学校被迫迁往华池县城壕川随军作战。1948年,西北局公布了《关于改变边区中学为分区干部学校》后,陇东中学又改为陇东分区干部学校。新中国成立后,陇东中学几经搬迁,数易校名,1972年恢复原名,并确定为省、地、县三级重点中学。 好学网
好学网(https://www.haoxuejiaoyu.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庆城县陇东中学的社会活动的相关内容。
陇东中学在注重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1942年7月20日,以首届陇东中学毕业学生为主的陇东学生观光团一行53人,在余佑野、贾庆礼率领下,赴延安参观学习,受到了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毛泽东给观光团的师生们讲了话。这是毛泽东在延安接见学生代表中时间最长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学生代表麻韬、张志强给毛泽东献上绣有“人民舵手”的锦旗一面。这年寒假,学校选拔了42名学生组成地方工作组,深入区乡,宣传抗日,帮助扫盲,破除迷信,并向群众学习。之后,他们被派到庆阳县各乡担任文书。1946年6月,西峰发生国民党军队打伤庆阳师范师生达50人的“六一六”惨案,陇东中学师生闻讯即致电声援庆师学生,并捐款8500元慰问。1947年5月,陇东中学又组织了30多人的随军工作队,在副校长冯克箴带领下,辗转于陕北及环县、华池、合水一带,为部队动员粮食、担架,协助运送伤员。每年节日和假期,师生都要帮助群众扫除文盲,讲究卫生,举办社火,参加大生产运动。这些社会实践活动,改变了封建教育长期关门办学、与群众“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封闭状态,使学校教育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把教书与育人统一起来,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政治党悟,是成熟的新民主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
战争年代的陇东中学坚持办学8年多时间,共培养出毕业生(不含中途调出参加工作者)523人。它不仅在陇东老区的教育史上,而且在我国的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