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9 14:12:35 | 好学网
当然自古也有
“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的说法
如果你认为自己天赋异禀
那么你有权力选择
自己有兴趣的专业
如果你只是一个普通人
要比别人勤奋、努力一百倍
那么你一定要谨慎思考
选择你的专业
因为所选的专业
很大程度上
可以决定你未来人生的走向
近期
麦克斯研究院发布了
《2020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报告整体数据显示了
2019届大学毕业生
就业现状、薪资收入等多项数据
整体数据
1.平均月收入提升
2019届本科毕业生平均月收入为5440元。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外,与2015届相比,五年来本科生起薪涨幅为23.6%;
2019高职毕业生平均月收入为4295元,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外,与2015届相比,五年来高职生起薪涨幅为15.7%。
2.本科毕业生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等薪资较高
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2019届平均月收入分别为6858元、6145元、5899元;
3.高职/专科毕业生铁道运输类、计算机类、水上运输类等薪资较高
铁道运输类、计算机类、水上运输类等2019届平均月收入分别为5109元、4883元、4763元。
4.读研比例进一步提升
大学毕业生升学比例持续上升。本科生国内读研比例从2015届的13.5%上升至2019届的15.2%。
5.专升本比例进一步提升
高职/专科毕业生读本科的比例从2015届的4.7%上升 到2019届的7.6%。
6.读研带来明显收入提升
学历提升带来的教育回报随着时间延长而显现。
2014届本科生毕业五年内获得研究生学历人群月收入(10408元)明显高于未读研人群(9683元),其就业满意度(获得研究生学历人群:79%,未读研人群:73%)也明显更高。
7.珠三角地区人才吸引力较强,东北、中原地区人才吸引力较弱
2019届大学毕业生在长三角地区就业的占比(本科:25.8%,高职:22.9%)最高,其次是珠三角地区(本科:21.0%,高职:20.4%)。
结合各地区本科院校毕业生实际占比和2019届在本地区就业毕业生占比来看,珠三角地区人才的吸引力较强,其次是长三角地区。而东北地区、中原地区人才吸引力较弱。
8.“新一线”城市吸引力不断增强,杭州就业满意度稳居“新一线”城市第一
本科毕业生选择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从2015届
高考志愿是每个考生都要面对的重要选择,下面是一些关于高考志愿的技巧:
自我认知:首先,你需要对自己进行全面的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优势和潜力是选择志愿的基础。通过问自己一些问题,例如:我喜欢做什么?我擅长什么?我对哪些领域感兴趣?这能够帮助你确定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
调研学校与专业:积极收集各个学校和专业的信息。可以通过查阅学校官方网站、招生简章、参加学校招生宣讲会等方式获取信息。了解学校的声誉、师资力量、学科设置以及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就业情况等对你选择有很大的帮助。
比较分析:将收集到的学校和专业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可以从学校的排名、师资水平、学科实力、专业就业率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和比较。选择一所学校时,还可以参考该学校的地理位置、氛围和学生评价等因素。
考虑自身实力:在选择志愿时,要考虑自身的实力和高考成绩。合理评估自己的分数,了解各个学校和专业的录取分数线情况,设定一个合理的目标。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份有序的志愿填报计划。
参考他人建议:可以向家长、老师、学长学姐等有经验的人请教,并听取他们的建议。他们的经验和观点可以为你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但要注意,最终的决策还是要由你自己来做。
考虑职业规划:在选择专业时,要考虑该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发展趋势。可以参考相关统计数据和调查报告,了解不同专业的就业率、薪资水平、行业前景等信息,以便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多角度思考:不要将志愿仅仅看作是进入一个学校或专业,而是将其视为未来职业发展的契机。思考该专业是否适合自己的兴趣和性格特点,是否符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和目标。
实地考察:尽量亲自到学校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学校的环境、设施,并与学生、老师进行交流。这有助于你更加直观地了解学校的氛围和文化,从而做出更准确的选择。
灵活调整:志愿填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高考成绩的公布和其他因素的变化,可能需要对自己的志愿进行调整。要保持灵活性,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
最后,选择志愿是一个个人的决策过程,要坚持自己的兴趣和价值观,并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希望以上的技巧能够帮助你做出明智的决策,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祝你在高考志愿填报中取得好成绩!
好学网(https://www.haoxuejiaoyu.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在高考志愿填报时,专业和学校哪个更重要?的相关内容。
1. 我们为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我们首先要求未来的职业要他的个人兴趣、性格 与特长匹配:从“人职匹配”的角度来看,专业绑定职业行业,无疑是最重要的。2019 年北京市对大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61.5%的人填报时对大学和专业根本不了解,70.7%的人根本不知道什么专业适合自己。又据北京市教科所的调查,有67%的大一学生,在入校后对所学专业非常失望,都想更换专业 。62%的大学毕业生,在半年内就跳槽换了工作对已毕业的大学生的调查则显示,只有14%的人对自己的专业满意。有43%的大学生在三年内转换了行业,有27%的大学生利用考研 升学转换了专业,2018 届毕业生的工作专业相关度仅为66%,2015 届大学生毕业3 年后的工 作专业相关度仅为61%。不少家长和考生花了3 年(也可以说是12 年)来准备高考,长路漫漫却无怨无悔。却不愿花短短几周来研究职业行业和专业。
2. 再说学校,母校的光环与品牌、在行业里的人脉资源、众多校友的大力支持,是难以计量的无形资产,终身受用,某种程度上,你与学校构成了命运共同体,从这个角度看,学校最重要。
3. 所以,不能简单地说哪一个绝对重要。最终我们追求的,是学校和专业二者的优化组合,毕竟我们受分数限制,我们不得不放弃一些得到一些,但放弃了什么?得到了什么?我们要明 明白白,过后也就不会后悔。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这样说过:“当所学的东西都忘掉之后, 剩下的就是教育”。通过大学养成的是品性、眼界、良好的学习方式和习惯,是自由之思想, 是独立之人格。这些才是他终身的财富。 而不仅仅是具体的知识内容。知识会更新,系统会 升级,只有能力和方法,才是你永久的财富。
4. 专业与职业是什么关系?专业和职业有很强的对应关系。选择专业,实际是选择职业的反推。 我们需要用前瞻的眼光来选择,因为我们考虑的是起码四年以后的专业前景。可以根据现有 的数据,根据产业发展的趋势研究报告,预判未来。
5. 我们最困惑最烦恼最困难的事,不是没有选择或者选择太少,而是选择太多。现在是大数据 时代,信息透明公开,判断能不能上某个学校已经很简单了,难的是在你可以上的几十上百个“学校+专业”的组合进行筛选排序。 具体又怎么排序呢?
A. 首先是职业兴趣和个人理想:第一应该重视的,就是年轻人追求自我实现,追寻人生 梦想的初心,我们家长要充分尊重,有冲突要冷静交流,特别是时间不充足时,更要平 等沟通。我们不是纵容学生。古人说:勤学者不如好学者,好学者不如乐学者!兴趣是一个人的老师,将专业选择和个人兴趣相结合,才能激发出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专业无所谓好坏,只要考生感兴趣,符合自己的个性特点,能够发挥所长的专业,就是适合考生的好专业。任何专业的优秀学生,都不愁没有好的职业前途。
B. 人格特性匹配:职业规划的目标就是“人职匹配”。这一理论在发达国家已经实践了过百 年,我国才刚刚开始认知。 美国的《国家职业发展指导方针》,从国家层面出文指导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建立初 步认知。 他们从自我认识、教育与职业关系的探索、职业规划三个方面对多项能力进 行了清晰地划分和定义。同时借助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的资源,帮助学生从书本、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完成发 现自我、完善自我和发展自我的过程。遗憾的是,中国教育在这个方面以前基本上是缺失, 现在才刚刚起步。 中国传统生涯观的特点至今还在影响我们:第一,为官为成功之本 第二,考试为晋身之阶,第三,职业生涯刻板认识,传统观念的力量非常强大 第四,服从权威、循例重俗,缺乏个人判断我们就是要利用高中毕业这个关键时间节点,开启你的人生规划。
C. 秉持就业导向原则:说一千道一万,我们不要忘了最终还是为了一个好的职业。就业率、 平均薪酬、晋升空间、社会地位、就业满意度,是我们考虑的重点。
D. 参照多元智能理论,发现孩子隐含的天赋和未来的潜力方向 这才是你真正的考验。
6. 如果一定要比较学校和专业的重要性,可以按学科门类来分析: 我国的专业划分,最大一级是学科门类,一共有13个: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理学、工学、 农学、 医学 、管理学、 军事学、 艺术学; 学位就是按门类划分,比如工学学士、理学硕士、医学博士。文史哲法教育经济管理,一般称文科。 每个门类再细分成一级学科(大类),一级学科再分成若干二级学科(专业)。
有的门类,学校在什么区域(省市),或者学校属于哪个部委,就业很有关系,学校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 地域性强:比如医学、农学、艺术学,经济学管理学的就业也常常和地域有关,比如财会专业。地域性不强,特别重视业内排名:教育学地域性不强:理学、工学、哲学、法学、经济学、法学, 名校学生的普遍优点是见识广、自信心强 ,工学里的一些专业也有地域性或行业性,比如土木建筑、水利电力、航空。
好学网以上就是好学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考填志愿,应该选自己喜欢的专业,还是以后好就业的专业呢?,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好学网:www.haoxuejiaoyu.com填报志愿是选择热门还是热爱选专业的技巧 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该怎么选择专业?选热门专业好,还是选自己喜欢的专业好?我整理了相关内容如下,一起来看吧! 填报志愿是选择热门还是热爱 选择热爱,或者热门并不重要,基于分数的情况下,尽可能选择一些综合性强,学校氛围有特点的学校才是正事!专业不对,可以再转,即使形式上转不了,也可以自学! 尽量选择一些能让未来保持多样性可能的大学,然后进入,不
在选好大学后,如何确保自己选到喜欢的专业? 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这是最激动的那一刻,此时,你可以根据前几年的表格一个一个地确定你的位置,然后填写你喜欢的大学,但是如果我们已经选择了我们喜欢的大学。我们应该怎么选择我们最喜欢和合适的专业? 知道大学里什么专业好几乎没用。现在几乎所有的傻瓜都知道计算机、金融、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这些专业比较吃香。知道和你能读懂是两码事。甚至,大多数人都不能读他们
填高考志愿应该听父母意见还是自己决定?选专业还是选大学优先? 高考结束之后,填写高考志愿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关。填报高考志愿应该及时的听取父母的意见,同时也要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未来的职业目标来去决定,在选择专业和大学方面,建议是先选择大学,然后再选择专业,这样对于我们的就业是很有利的。 高考填报专业应听取父母意见,一起商量 很多高三考生在高考成绩出来之后,就要开始新一轮的 志愿填报 。有
报志愿,怎么知道自己喜欢的专业? 几年前我也是和你一样面对如此的问题,选择好一个自己合适的专业对自己确实很重要! 首先祝你考试很成功啊,今年能够六百多分确属不易,大学学习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兴趣,因为大学老师不会管你是否努力看书了,所以在学习上很松,只有自己有兴趣和责任感才会学的很好;于是选个自己喜欢的专业就很重要了,选择自己的专业首先得考虑几个因素:1、兴趣,你喜欢什么方面的专业,结合自己的兴
报考专业时,自己喜欢但就业一般的和就业工资高的专业你选哪个? 高考选专业是一个重要的决策,涉及到个人兴趣、职业发展、就业前景等因素。在做出选择时,您可以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个人兴趣和天赋:选择与个人兴趣和天赋相关的专业,可以提高学习的动力和成就感。对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往往能够更好地坚持学习,并最终发展出更高的专业素养。 2.就业前景:了解不同专业领域的就业前景是重要的考量
高考填志愿是先填本科还是专? 高考填志愿本科和专科不是一起报的, 一般先填本科专业,等本科院校录取完成之后,再进行专科的填报。 全国本科志愿填报一般在6月25日左右,同时会填报提前批志愿,有的省市会把本科各批次志愿放在一起填报,投档录取后会公布征集志愿。而专科志愿填报部分省市在7月末8月初开始,也有地区在7月填报,具体还应以考试院公布为准。一般3、4天报名截止。 以河南为例:
填志愿后被调剂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大学可以转专业吗,有哪些要注意的? 入学后有一次转专业机会,到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高考成绩与其他专业最低分进行比较,以选择一个相对较合心意且比较稳妥能转入的专业。但是这个有一定的运气成分,如果想转入专业生源饱和且没有人转出,有一定几率失败,不过一般成绩不差太多的话一般能成功,因为每个专业大概率有人会跟你有一样的想法。想要在大学中转到自己喜欢的专业中去并不是一
高考志愿是选学校还是选专业? 如果学生明确知道自己想要学什么,那自然是先选专业,依据自己的分数和往年该专业的招生情况,再确定合适的大学,可能有些大学并不是很优秀,但你喜欢的专业尤为突出,这样的大学同样适合你报考。 首先,文科专业最好多考虑一下大学以及所在的城市,因为文科毕竟是要接触人接触社会的,不像理科专业知识主要是在实验室和课堂上好的,文科大学有好的人文环境,自然也就有了更多的锻炼机会,其
2024-06-18 05:28:58
2024-06-16 08:48:36
2024-06-07 18:55:28
2024-06-20 17:42:02
2024-06-20 08:24:35
2024-06-17 06:3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