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考动态 > 正文

高考和科举,哪个更难考

2024-07-19 02:40:37 | 好学网

好学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高考和科举,哪个更难考相关文章,一起来看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高考和科举,哪个更难考

十年寒穿苦读,古代科举制度和现代的高考那个更难考?

我觉得古代的科举更难考,原因有两个,第一古代科举考试考的内容比较单一,很多人读一辈子书也考不上,第二,古代科举考试录取人数少,据记载每次考试,进士以上的不超过三百人。 好学网

古代科举考试,只要考中进士才算是真正的考上了,也就相当于现在的大学生,而现代高考虽然内容比较多,但是可以取长补短,很多人偏科的情况下可以用自己擅长的弥补。

古代科举考试不限年龄,虽然和现在的高考有点像,但是也不可能出现大量的二十到五十岁的人在一块考试吧,这样一来很多古代考生压力都非常大,很多人苦读了一辈子都考不上。

古代科举考试内容较为单一,基本都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文科,而这些四书五经类的书籍基本上所有人都看过,毫不夸张的说当时能参加科举考试的基本上都是当地比较出名的,所以他们所有人都对考试内容掌握的大同小异,唯一的区别就是个人见解,可以说古代的考试就是在讲解自己的见解。

所以这样一来考试就没有正确答案,很多考中的都是因为自己的见解深受考官的认同。不像现代的高考,基本上都是有答案的,既然答案很多情况都是唯一的就有了很高的目的性,而每年教育部都会给出一个考试大纲,也就有了复习的方向性,这比古代科举考试简单多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录取人数,古代科举考试基本上三年一次,但是每次考试能考上的却很少。

据记载,古代很多家庭想出一个进士都需要三代人的努力,要先在地方上有一定的地位,才能有实力和资格让自己的后代去读书考取功名,因为在古代不是什么家庭都有能力让孩子去读书的。而现代不一样,基本上所有的孩子都能上学,都有一个公平的高考。但是古代是不同的,哪怕你是个天才,你家庭负担太重,连生计都成问题的话,何谈读书呢。

高考和科举,哪个更难考

高考和科举,哪个更难考

因为隋文帝设置了科举,然后就有了状元、榜眼、探花,当然在古代县、省的第一名都有不同的叫法,拿科举制度比较完善的明清来说,明清科举三级四试,分别是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院试第一名叫案首,乡试第一名叫解元,会试第一名叫会元,殿试第一名叫状元,如果乡试、会试、殿试都是第一名,叫三元及第,这样的人很少的。从唐开始到清朝废除科举,能获得如此殊荣的就15人。科举考试到了现代,没有了科举,不过却有了高考,虽然不是同一形势的考试,不过很多人仍然拿古代的称呼来说高考的第一名,不过都是无差别的叫状元,学校第一叫学校状元,市第一叫市状元,省第一叫省状元,当然没有全国第一,因为高考不是全国统一命题,所以没有可比性。现代公务员考试才相当于古代的科举。不过大家还是对于高考的关注程度更高,因为科举和高考对于古代和现代的意义是一样的,都是改变命运的渠道,区别在于科举基本上是唯一渠道,而高考不是唯一渠道,只是重要渠道。那么科举状元和省高考状元哪个更难考呢?状元、榜眼、探花这个要从制度不同说起,首先我们来说下我们熟悉的高考,高考虽然不是全国统一命题,但是全省的命题是统一的,而各省的教育水平、考生人数又不同,导致高考考省第一的难度程度也不同,基本上的情况就是西北由于人数少,相对容易,而东部人数多,教育水平也高,相对会难一些。拿高考大省山东来说,山东省2015年参加高考的人数是68.6万余人,本科录取率达到了36.5%。要考68.6万人中的第一名,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就录取率来说,目前本科的录取率要比科举乡试的录取率高的。那我们在来看科举,也通过一组数据来看一下,赵干老师在《明清科举考试录取率的考察及启示》一文中,曾以山东为样本,统计了明清时期古人科举录取率,刚好可以跟我们高考的数据做个对比。 1873年,山东省有12900名士子参加乡试,录取人数是69人,录取率只有0.5%,即使最高时候山东的乡试录取率也只有7.5%,可见科举的录取率之低。这只是一省的对比,我们来看下全国的对比,由于全国科举和全国高考第一名没有可比性,我们来看一下录取率。 2014年全国有939万人参加高考,本科录取人数是697万,录取率达到了惊人的74.30%。这是2015年以前无论是参加人数还是录取率都是最高的。而1371年,明朝全国有200人参加科举,这也是因为明朝刚建立没多久,参加科举的哦人也比较少,录取人数是120人,录取率是60%,而到了1409年,有3000人参加科举,录取人数是350人,录取率是11.7%,而且随着参加科举人数的增多,录取率是逐年下降的,因为录取的进士人数是固定的,最多也就350人。但是参加科举的人数是增多的,录取率下降也就不足为怪了。虽然科举的录取率极低,但是具体到一个个别的群体就不一样了,科举的全国状元是在录取的贡士里考出来的,而明清殿试只排座次不刷人,所以要考300人中的一名要相对容易一些。从这个角度来说的话,科举第一名要比高考第一名容易些。但是这是抛开整体看局部,想成为这300人中的一员是非常不容易的,从整体来看,高考状元的第一名难度要低于科举状元第一名的。

高考和科举,哪个更难考

高考成绩公布 古代科举是如何公布成绩的?

好学网(https://www.haoxuejiaoyu.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高考成绩公布 古代科举是如何公布成绩的?的相关内容。

高考可以说是每年中都会有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事情了,多年的苦读,通过一次高考得到了验证,而考试结束之后,成绩公布更是令人期待。不过在古代,古人也有比现如今的高考更为严苛的科举考试,而且在考试之后,同样也会公布成绩,我们常说的一个词叫做“金榜题名”,说的就是那些考得好的,名字登上了“金榜”的。那么,古代的科举又是如何进行成绩的公布的呢?

“金榜题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之一,“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对他们来说,考试结果的揭晓是人生的重要时刻。,那么,古代科举考试究竟采用什么方法来公布结果呢?

唐代开始以“金榜”公布名单,清代乡试放榜“每写一名,易满堂灯烛一次”

古代科举考试的结果主要通过“放榜”的形式公布,也是“金榜题名”这一成语的来源。放榜也称“放牓”,即通过张贴榜文的形式公布考试录取结果。在古代,放榜日可谓是读书人们的重要节日,唐人黄滔曾作《放榜日》一诗赞曰:“吾唐取士最堪夸,仙榜标名出曙霞。白马嘶风三十辔,朱门秉烛一千家。”

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建立完善,《新唐书·选举志上》记载了唐代科举科目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明字、明算等,其中明经科和进士科最为重要,前者考经文(“帖经”)及时策,后者主要考诗赋。相比于范围较为固定的明经科,进士科及第较难,所以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其结果的公布也就得到了更多关注。进士科发榜的时候,榜文会张贴在礼部南院(贡院的东墙)上,据《唐摭言》记载:“南院放榜,张榜墙乃南院东墙也,别筑起一堵,高丈余,外有壖垣,未辨色。即自北院将榜就南院张挂之。”这张榜由四张竖着的黄纸写成,因此称为“金榜”。唐代以后,各朝代基本延续了张贴“金榜”的发榜方式,只不过随着录取人数的增加,纸张数也随之增加了。

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确立为童生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每级考试的结果都会发榜,其中通过乡试的称为举人,通过会试的称为进士,最终通过殿试确定进士的名次。清代的乡试是省内考试,也是淘汰率极高的一个环节,其放榜过程也是万众瞩目。据《清稗类钞》载,清代乡试榜单公布时,“自第六名拆弥封,以至榜末,每拆一卷,先送本房官,房官照举子卷面姓名,以蓝笔书两长条,交监试主试阅过,始发省事吏,省事吏交写榜吏书之。自朝至夕毕,别自第五名倒写至解元,每写一名,易满堂灯烛一次。至是时而人声嘈杂,如鼎沸,如火警,如乱兵之入城,如夕鸦之归林”。由此可见,这一过程颇具悬念性与仪式感,每写一个名字,都要更换一下屋里的红烛,而屋外等着看榜的围观群众更是心潮澎湃。

科举结果会对个人的命运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每个观榜考生面对结果的时候,难免会情绪失控。《唐摭言》便记载了元和六年一次监生撕毁榜文的事件,礼部只好“以虚榜自省门而出,正榜张亦稍晚”,暂时控制一下场面。此外,“金榜题名”也可能伴随着“洞房花烛夜”,明代冯梦龙的《古今谭概》就说唐朝人喜欢“榜下捉婿”,甚至“多有势迫而非所愿者”,虽然可能是笑谈,也足见进士科名的价值。

皇帝亲自“唱名”,宣布殿试结果,录取通知书被称作“捷报”

除了张榜公布外,对于高中进士的,国家还会贴心地送上“录取通知书”。《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新进士每及第,以泥金书帖子附于家书中,至乡曲亲戚,例以声乐相庆,谓之喜信也。”到了宋代,录取通知书“以素绫为轴,贴以金花”,称为“金花帖子”。明清时期则将录取通知书称为“捷报”,上面会写上中举人的姓名以及考取的名次,由专门的报录人敲锣打鼓地送到中举人的家中,“范进中举”的故事便生动描绘了这一场景。范进因为中举而发疯,还有人因为儿子被录取而“起死回生”。据《坚瓠集》记载,嘉靖初年有位叫李镇的人,晚年得子,“课其学业,日以显扬期之”。及发榜日,李镇本“绝气一二日矣”,待到报捷者登门宣布其子高中,李镇竟“忽惊起而问之”,多活了两年。

不光有录取通知书,为了表示对殿试的重视,古代还会采取由皇帝亲自“临轩唱名”的方式公布考试结果。“临轩唱名”始于宋太宗,据《宋会要辑稿》记载:“雍熙二年三月十五日,太宗御崇政殿试进士,梁颢首以程试上进。帝嘉其敏速,以首科处焉。十六日,帝按名一一呼之,面赐及第。唱名赐第,盖自是为始。”当年共得进士二十五名,宋太宗按名次逐一呼出每位登第者的姓名,这一举措突显了皇帝对科举选才的重视。自此以后,皇帝临轩唱名赐第之制一直延续下来,其仪式也逐渐制度化。

随着后来录取进士人数的增加,再由皇帝一一唱名不太现实,就改成了皇帝象征性地呼出前三名的进士,即状元、榜眼和探花,其余的由官员代为传唤,称为“传胪”或“胪传”。宋代赵升《朝野类要》记载:“唱名,谓之胪传,圣上御殿宣唱,第一人第二人第三人为一班。其余逐甲,各为一班。”

明清时期基本上延续了宋代的规制,据《清史稿·礼志》记载,传胪当天,皇帝在太和殿接见新科进士,新进士们要换上公服,带上“三枝九叶顶冠”,站在朝班之末等候。百官行礼后,由鸿胪寺的官员引领进士就位,跪下听传。之后会分别念到第一甲三名进士及第,也就是状元、榜眼和探花的姓名,这三个人都要出班前跪谢恩。后面的第二甲和第三甲分别赐进士出身和同进士出身,不用单独出班,只需要一起行三跪九叩礼即可。传胪完成后由礼部的官员高举着“金榜”领路,“诸进士出左右掖门,置榜龙亭,复行三叩礼。”最后金榜还会在东长安门外张贴三日,然后再交回内阁。

官方编纂名册,以表彰进士,十二天内全国闻名

经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的进士,是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然而,固定张贴的“金榜”、送达到家的“榜帖”乃至皇帝在殿上的呼名,都没办法将他们的名字传遍各地,于是便有了刊印的“进士名录”。唐玄宗时就有人自发编撰进士名录,《封氏闻见录》记载:“好事者纪其姓名,自神龙已来迄于兹日,名曰《进士登科记》,亦所以昭示前民,发起后进也。”唐宣宗之后,开始由官方编次《进士登科录》,据《东观奏记》载,“自今放榜后,并写及第人姓名及所试诗赋题目,进入内,仍仰所司逐年编次。”

宋代有官方编撰的《进士小录》,《宋史·选举志》记载:“缀行期集,列叙名氏、乡贯、三代之类书之,谓之小录。”明清时,则由礼部刊刻官方的《进士登科录》,上面包括玉音、荣恩次第、进士家状、御制策问及进士对策五部分,内容主要是皇帝的圣旨、进士们的个人和家庭基本情况以及殿试的试题和前三名的回答等。《登科录》刊刻完成后,先呈交给皇帝御览,之后除颁发给该科进士外,还要发给在朝官员每人一份。明代何乔新《书进士登科录后》记载:“国朝故事,进士释褐之后,礼部录读卷、执事之臣氏名与诸进士家状并及第三人之对策,刻之为《登科录》。既进御,乃颁在朝群臣及诸进士以布于天下。”此外礼部还会在北京孔庙内立碑,刻上每科进士的姓名,称为“进士题名碑”。

这些新进士的名录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在全国各地迅速传播,唐《通典》载:“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辰而周闻天下。”“浃辰”就是十二天,也就是说十二天内,新科进士们就已经名闻天下了。而那些不幸落第的考生,对他们则会报以无比的艳羡,《封氏闻见录》记载:“进士张繟,汉阳王柬之曾孙也。时初落第,两手捧《登科记》顶戴之曰:‘此千佛名经也。’其企羡如此。”

以上就是好学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考和科举,哪个更难考,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好学网:www.haoxuejiaoyu.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高考和科举,哪个更难考”相关推荐
古代的科举状元和现在的高考状元 哪个更难考
古代的科举状元和现在的高考状元 哪个更难考

奉贤格致中学一本录取率 60%。 奉贤 格致中学于140年前,由清朝重臣 李鸿章 提议,中国近代化学家徐寿和英国汉学家傅兰雅在黄浦江畔创建了近代中国第一所系统传播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培养民族科技人才的新型学堂格致书院改名而来,经过近一个半世纪的历练,上海市格致中学已经成为 沪上 首屈一指的高中名校。根据查询相关资料显示,该校2022年参加高考人数为800人,一本录取人数为480人,一本录取率为6

2024-07-15 23:06:05
高考和考研哪个更难?
高考和考研哪个更难?

高考和考研哪个更难? 高考难。 从试题难度上看,高考是远远难于考研的。高考的考试内容无论是从知识涵盖面还是科目数量来说都远多于考研,高考六科—语数外文理综,而大多数研究生考试往往只有四门课,甚至三门,从知识体系来看,高考的更庞杂,这点我们不能否认。 高考的区域公平性远没有考研做得好。这主要涉及教育资源的分布,越是偏远的地方能够考上好大学的几率往往越低,而考研则突破了地域限制,其资

2024-08-02 17:15:02
考研和高考哪个更难
考研和高考哪个更难

考研和高考哪个更难 考研和高考进入清华大学有以下主要区别: 1.入学门槛不同。高考入学的门槛较高,要达到省内高校最高分数线,而考研入学门槛相对较低,只需要达到清华大学本专业的最低控制分数线即可。所以高考入学的难度大于考研入学。 2.专业选择范围不同。高考只能选择招生专业,而考研可以选择更广泛的专业方向。考研可以更加根据个人兴趣选择专业。 3.学习阶段不同。高考入学者为本科生,需要4年学习

2024-12-31 05:14:31
考研和高考哪个难度更大 考研难还是高考难 哪个更容易一些
考研和高考哪个难度更大 考研难还是高考难 哪个更容易一些

都说研究生录取比例很低,是真的么?难道比考研还难么? 当然是真的了,因为他的录取是非常难的。首先,在分数上,考研的总分比高考总分要少两百多分。 我们知道,大部分地区的高考总分是750分,而考研的总分一般情况下只有500分,相比之下,“考研党”的录取线看起来比高考要低得多。但实际上,这只是一种错觉而已,这也是很多人误以为考研的录取分数不高的一大原因。如果考研的总分和高考一样多的话,那么考研的

2024-10-19 19:59:16
中考和高考比哪个更难
中考和高考比哪个更难

中考和高考比哪个更难 两种考试从考试内容难度和竞争压力来看,高考更难点。 1、考试内容难度:高考考试的内容涉及范围广,知识量大,难度相对较高。高考不仅要求考生掌握基础知识,还需要具备较高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中考考试内容相对较为基础,主要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虽然中考也有一定的难度,但相对于高考来说,难度较低。 2、竞争压力:高考的竞争压力相对较大,因为高考成绩直接关系到学

2024-11-18 09:26:30
专升本和高考哪个更难?会更累?
专升本和高考哪个更难?会更累?

新加坡国立大学本科入学条件 本科生:新加坡大学对留学新加坡学生语言成绩要求较高,需要达到雅思6.0以上才能申请。对于留学生在高中时的学习成绩,新加坡的大学也有一定的要求,一般来说是留学生的成绩在高考时能达到本科录取分数线上40分左右,就有较大的申请把握了。 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UniversityofSingapore),是新加坡最高学府。在教学、研究以及创业方面于世界上都具有卓

2024-09-09 05:04:08
公务员和高考哪个更难
公务员和高考哪个更难

中山市华侨中学高考录取率 86%。中山市华侨中学是中山市市属重点公办中学、广东省首批省一级学校、首批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根据查询相关资料显示:该校 2022年参加高考 的人数为1232人,其中1060人,所以录取率为1060除以1232乘以100%等于86%,相较于2021年的83%提高了3%。 公务员和高考哪个更难 高考和 公务员考试 ,通常被称为是最重要的两个考试。不仅规模大,

2024-07-22 23:33:38
研究生和高考哪个更难
研究生和高考哪个更难

2023浙江高考模拟录取投档线 2023浙江高考模拟录取投档线如下: 清华大学定向批在浙江省录取投档线为:681分。中国人民大学在浙江(不限科目组)录取投档线为:670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浙江录取投档线为:635分。 华东师范大学在浙江录取投档线为:656分。上海外国语大学在浙江录取投档线为:643分。安徽师范大学在浙江录取投档线为:马克思主义理论600分。集美大学在浙江录取投

2024-08-05 10: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