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6 02:06:32 | 好学网
2023海南高考本科批普通类分数线483分。
高考成绩查询方式:
1、考生可关注海南省教育厅官方微信公众号“海南省教育厅”或海南省考试局官方微信公众号“海南考试”,点击“海南高考”菜单查询。
2、考生可通过海南省考试局官方网站,点击“2023年海南省高考报名系统”登录查询。
3、考生通过手机(微信)扫描本人报考卡上的个人二维码查询。
4、考生可通过海易办APP、微信或支付宝小程序登录“海易办”平台,点击“海南高考”,进入“录取查询”模块查询。
志愿填报时间:2023年海南高考志愿填报时间于6月27日开始。
2023年海南高考志愿填报批次设置:
1、院校专业组是志愿填报与投档录取的基本单位。
2、考生以院校专业组为单位填报志愿,考生填报志愿须本人选考科目满足拟报院校专业组科目要求方可填报。对于没有提出选考科目要求的院校专业组,考生在报考时无选考科目限制。
3、各批次设置院校专业组的志愿数量:
本科提前部分的普通类设6个院校专业组志愿;本科提前部分的艺术类(统招)、体育类、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各设10个院校专业组志愿;本科提前部分的艺术校考设3个院校专业组志愿、特殊类型设1个院校专业组志愿。每个院校专业组内设6个专业志愿和服从专业调剂志愿。
本科普通部分的普通类设30个院校专业组志愿;少数民族班和预科班设6个院校专业组志愿,每个院校专业组内设6个专业志愿和服从专业调剂志愿。
高职(专科)部分,须面试的高职(专科)提前批设3个院校专业组志愿,提前普通类设6个院校专业组志愿,艺术类、体育类各设10个院校专业组志愿,每个院校专业组内设6个专业志愿和服从专业调剂志愿;高职(专科)批各设10个院校专业组志愿,每个院校专业组内设6个专业志愿和服从专业调剂志愿。
各批次按志愿录取结束后,省考试局组织还有招生计划的院校专业组进行征集志愿,征集志愿数量与各批次设置院校专业组的志愿数量相同。
填报高考志愿的重点考虑因素
1、成绩高低:这是考生被录取的基础因素,直接决定了可选择的院校的层次和专业去向。包括总分或单科成绩、位次等。考生还要注意院校对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提出的具体要求。
2、院校综合情况:院校是考生选择志愿的重要因素,将决定与哪些人在一起学习、到哪里去学习、学些什么。考生在选择时,既要看院校的历史、地域,也要看院校综合办学实力。
3、专业和就业:专业是考生志愿选择的核心因素,一般关系到大学学习的兴趣和职业趋向。重点大学有优势专业、普通院校也有特色专业,是院校优先还是专业优先,不能一概而论;考生要选自己喜欢、符合个性特长及院校选考科目范围的专业,否则院校档次再高也不选报。
江西第二批征集志愿学校名单如下: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沧州师范学院、沈阳师范大学、渤海大学、长春大学、吉林工程技术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湘南学院、广东科技职业技术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云南农业大学、渭南师范学院、西安医学院等。
征集志愿的相关介绍:
征集志愿时间一般是普通录取批次结束后开始,由于2023年征集时间暂未公布,且各省市时间各不相同,征集志愿是针对首次志愿录取结束后的缺额院校及专业,使考生有第二次重新填报志愿的机会,发生在首次志愿投档录取结束后。
在首次志愿投档录取后,可能会有一些招够人数的院校,考试院就会公布缺额院校及专业名单,这时候没有被录取的考生就可以网上填报征集志愿了。征集志愿是在统一招生完之后就进行的,时间一般在统招之后补录之前。
征集志愿表是根据各个省各个地方的具体情况而定。征集志愿是给掉档同学的又一次机会,凡是参加高考的同学应该时刻关注这些信息。征集志愿也要认真对待,填报第一志愿也应慎重考虑,有的省份的征集志愿都是平行志愿,同样也应该把最好的选择填在第一个。
首次志愿投档录取结束后,可能会有一些招够人数的院校,考试院就会公布缺额院校及专业名单,这时候没有被录取的考生就可以网上填报征集志愿了。也就是说,征集志愿填报的都是首次志愿录取结束后的缺额院校及专业。
在填报时应注意对比一下高校的补录计划数和该批次的考生人数,以减少竞争性;对要报读的学校须慎重研究,虽然很多优质的外地院校由于生源严重不足而参加补录,但也有不少是外地高校通过新办、合办、调整等方式扩大办学规模,个别存在名过其实的现象;不要相信招生中介而去花钱买分,更不要因此错过补录机会,误了学业。
好学网(https://www.haoxuejiaoyu.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海南省高考征集志愿时间的相关内容。
海南省高考征集志愿时间7月25日、27日。
知识扩展:
1.录取通知书的发放时间
大多数省份会在高考成绩公布后的几周内发放录取通知书。具体的时间因地区而异,但通常在7月下旬或8月上旬发放。考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短信或者电话等方式收到通知书。此外,也有一些学校会采用线下邮寄的方式发送通知书。
2.通知书的内容 好学网
录取通知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录取通知书编号:通知书会有一个唯一的编号,用于辨识每个考生。考生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录取学校信息:包括学校名称、专业名称、录取批次等信息。
报到和注册时间:通知书还会告知考生报到和注册的具体时间和地点,以及所需携带的相关材料。注意事项:通知书中还会提醒考生注意事项,例如交费时间、入学须知等。
3.收到录取通知书后的注意事项
一旦收到录取通知书,考生需要密切关注通知书中提供的相关信息。以下是一些建议认真阅读通知书:考生应仔细阅读通知书的内容,并注意相关的截止日期和要求。确认录取意向:如果考生接受该录取通知书,需要按照通知书中的要求进行确认,并按时报到。联系学校:如有任何问题或疑虑,考生可以与录取的学校联系,咨询相关事宜。
4.特殊情况下的通知书发放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录取通知书的发放可能会有所延迟。例如,如果考生的高考成绩存在争议或需要复核,那么录取通知书的发放可能会被推迟。同时,一些特殊招生计划和艺术类专业的录取通知书发放时间也可能有所不同。
总结:
高考录取通知书一般在高考成绩公布之后的几周内发送给考生,包含个人信息、录取学校信息以及报到和注册的时间和地点等。收到通知书后,考生应认真阅读并根据要求进行相应的确认和报到。在特殊情况下,通知书的发放时间可能会有所延迟。
以上就是好学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好学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好学网:www.haoxuejiaoyu.com贵州第二批征集志愿学校名单 贵州第二批征集志愿学校名单具体如下: 贵州第二批征集志愿学校名单包括广东理工学院、贵阳人文科技学院、贵阳财经大学、贵州民族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安徽工业大学等。 扩展知识: 贵州,简称“黔”或“贵”,省会贵阳市。北接四川省和重庆市,东毗湖南省、南邻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连云南省。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
河北本科第二批征集志愿名单 河北本科第二批征集志愿名单如下: 河北本科征集志愿的院校名单有安徽财经大学、保定理工学院、大连民族大学、河北经贸大学等院校。河北专科征集志愿的院校名单有安徽财贸职业学院、保定学院、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庆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 征集志愿是高考录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它允许考生在第二批录取中选择未被本科第一批次录取的院校和专业。 以下从三个角度对河北省本
江西一批征集志愿院校名单 江西一批征集志愿院校名单有:陕西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赣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陆军工程大学、赣南医学院等。 江西省拥有一批优质的高等教育机构和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如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等知名高校。这些院校提供优质的教学和研究环境,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术平台和资源。江西省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设立了一系列政策和举措来加强教育改
河北本科第二批征集志愿名单 河北本科第二批征集志愿名单如下: 河北本科征集志愿的院校名单有安徽财经大学、保定理工学院、大连民族大学、河北经贸大学等院校。河北专科征集志愿的院校名单有安徽财贸职业学院、保定学院、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庆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 征集志愿是高考录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它允许考生在第二批录取中选择未被本科第一批次录取的院校和专业。 以下从三个角度对河北省本
本科二批征集志愿 本科二批二志愿是本科二批常规志愿的征集志愿,如果本科二批常规志愿录取后有没有招够人数的院校,考试院就会允许没有被录取的考生填报本科二批二志愿,如果二志愿录取后仍然有缺额,就再填报本科二批三志愿。 放在中国高考录取招生的时候在本科层次第二批次招生的学校,录取线一般要达到本科线。学年制通常为4—5年,学生毕业后颁发本科学历毕业证和学士学位证书。 征集志愿院校
湖南省征集志愿学校名单2022 2022年湖南省本科普通类第一批次征集志愿,其中首选物理类剩余计划数2652。包括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宁波财经学院、江西理工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海南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双一流)等高校。 2022年湖南省本科普通类第一批次征集志愿,其中首选历史类剩余计划数1562。包括天津医科大学、沈阳师范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长沙医学院、湘潭理工
陕西二本征集志愿院校名单2021 2021年陕西二本征集志愿院校名单如下: 一、文史类 西安汽车职业大学,缺额135人。 西安信息职业大学,缺额113人。 三亚学院,缺额57人。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缺额37人。 长春财经学院,缺额30人。 二、理工类 西安汽车职业大学,缺额780人。 西安信息职业大学,缺额388人。 西安明德理工学院,缺额
本科二批征集志愿技巧 本科二批征集志愿技巧如下: 1、了解专业和学校: 在选择志愿前,要充分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和学校的情况,包括课程设置、教学资源、就业前景等。可以通过学校官网、招生简章、学校问答平台等途径获取相关信息。 2、分析自身条件: 评估自己的成绩、兴趣和特长,了解自己的优势和短板。同时也要考虑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比较优势学科关注学校
2024-06-18 05:28:58
2024-06-07 18:55:28
2024-06-20 17:42:02
2024-06-20 08:24:35
2024-06-17 06:34:26
2024-06-03 03: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