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8 02:24:30 | 好学网
一般每个录取批次可以报4-6所大学,每个大学能报6个专业。由于各个省市 志愿填报 情况不同,所以报考学校专业个数也不统一,具体如下:
以普通类本科批为例:
1、新高考地区(14个省市):
1)福建、江苏:最多可填40个志愿;
2)广东、湖北、湖南:最多可填45个志愿;
以上5个省份都是以“院校专业组”为单位,1个院校专业组就是1个志愿,每个志愿设置6个专业志愿和
一个“是否服专业调剂”选项。
3)河北、重庆:最多可填96个志愿;
4)辽宁:最多可填112个志愿;
以上3个省市都是以“专业(类)+院校”为单位,1个专业(类)+院校就是1个志愿,没有专业服从调剂选项。
5)上海、海南:以“院校专业组”为单位,1个院校专业组就是1个志愿,最多可填24个志愿;
6)北京:以“院校专业组”为单位,1个院校专业组就是1个志愿,最多可填30个志愿;
7)浙江:以一所学校的一个专业(类)作为一个志愿单位,最多可填80个志愿;
8)山东:以“专业(类)+院校”为单位,1个“专业(专业类)+学校”为1个志愿,最多可填96个志愿;
9)天津:以“院校专业组”为单位,1个院校专业组就是1个志愿,A段最多可填50个志愿,B段最多可填25个志愿。
高考填报志愿的方法:
1、确定志愿填报信息查询渠道
学生们会领取到招生计划专刊、录取资料汇编、招生百问等纸质材料;网络时代,如果习惯于网络查询,
各省教育考试院官网、阳光高考网、各高校的官网是可靠的信息来源。江苏省考生利用“江苏招生考试网”
查询信息也比较方便,其中首页有一项“大数据中心”,点开后会有专业大数据、高校大数据等信息,十分
丰富且有用。各类官网上都可能看到高校招生简章、专业和院校介绍、招生计划等重要的信息。这样的渠
道,官方、权威、可信。
2、初选志愿形成细目表
初选志愿,要制作一份细目表。大致操作是这样的:①依据分数排名,圈定可以报考院校名单。一定要
依据排名!分数相对值的参考意义更大,绝对分数每年都是在变化的。②在圈定的高校名单里,分地区(根据
距离远近、经济发展水平、心理认可度等进行分类)确定初选地区。③初定院校和专业,至少分三类:冲、稳、保。
3、再选确定拟报院校和专业
针对形成的初选细目表,分类、逐个查询拟报院校和专业,查询院校的招生简章、在本省的招生计划、
近三年在本省招生的
投档线
和分数段、招收专业在本省录取分数的排名,明确院校和专业的招生要求、招生人数,结合自己的
体检报告
、英语口语等级等,不要误选,造成志愿无效。
高考志愿填报技巧:
一、选择院校
要重点关注办学实力、办学特色、社会评价、录取分数、所在城市等因素,依次选定目标学校,透过院
校名称辨析专业内涵。
二、选择专业
要重点关注专业名称、课程设置、师资力量、专业特色及就业前景等,大体判断目标专业学什么、怎么
学、是否适合学、学完干什么。
三、同意调剂
建议所有志愿都要同意专业调剂,同意调剂意味着增加了录取的机会。每年高招录取过程中,都有相当
一部分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专业志愿没有拉开梯度,没有掌握好专业级差,或全部填报热门、紧俏专业,又
不服从调剂,因而落榜。
高考平行志愿 是什么意思
平行志愿是指在一样的
录取分数线
内,会报考多个学校,而且这几个学校就是平行志愿,但是都是
以高考的
第一志愿
来看的,是没有高低之分,也没有前后,所以对于很多的考生来说,实行平行志愿还是比
较好的。
但是在填报平行志愿的时候,尽量把好的学校放在一位,如果平行志愿的第一个学校录取了,那么系统是不会看第二院校的,所以在报考平行志愿的时候,一定要多注意一下这个地方。
高考各录取批次的含义: 好学网
由于在各省(区市)招生录取的高校较多,所有高校不可能同时录取,于是将不同层次的院校分批进行录取,由此形成录取批次。录取批次大致分为:
提前批录取
院校:含军队院校、
武警院校
、公安院校、教育部直属师范本科院校、空军招飞、民航招飞院校和有特殊要求的院校(专业)。
本科第一批:为教育部
直属高校
、“
211工程
”院校、部省共建的原部委重点高校、经批准参加本批录取的高校(专业)。
本科第三批:为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
独立学院
、民办高校和普通高校的联办校。
本科第二批:为除本科第一批和第三批之外的普通高校。
专科第一批:为普通本科院校举办的高职(专科)和独立设置的 普通高等专科学校 。
专科第二批: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独立学院、高职学院、民办高校、普通高校联办校、成人高校和电大的普通高职(专科)。
好学网(https://www.haoxuejiaoyu.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高考专业可以填几个的相关内容。
6个。
1、高考填报志愿时,每个院校可以填报6个专业,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1-6个专业填报。
2、你可以填报满6个专业,也可以只填报1-5个专业,但填报的专业越多,录取机会越大。 不过不要勉强将6个专业都填满,不想去的专业不要填报。
报志愿的时候,是可以把一个学校不同专业都作为志愿进行填报的。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报志愿方法,一般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你要确定自己是“新高考”省份还是“老高考”省份——新旧高考的普通批次都是平行志愿填写方法,但在详细填写模式上旧高考区域是平行志愿,新高考区域有两种,一种是专业平行志愿,另一个是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
老高考的志愿设置是以一所学校为一个志愿单位,每个学校下可以填若干个专业志愿和是否服从专业调剂志愿。所以,题主如果是在老高考省份,你只要报一个学校,接下来就可以报这个学校的多个专业,而这些专业都在这个志愿里。
在新高考中,专业平行志愿实际上是“专业(专业类)+学校”平行志愿,以一所院校的一个专业(专业类)为志愿单位,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不同于以往以院校为志愿单位投档的院校平行志愿,专业平行志愿投档时,直接投档到某院校的某专业(专业类),不存在专业服从调剂,考生也不用担心被调剂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
以上就是好学网为大家带来的新高考可以填多少志愿?,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好学网:www.haoxuejiaoyu.com新高考可以填报多少个志愿 新高考模式下志愿填报需关注本省政策,志愿数量依据省份和类型而定,详情以考生所在省考试院公布的志愿设置为准。 新高考模式志愿填报以“专业(类)+学校”为一单位,如河北2021年本科批可填报96个志愿,但平行志愿取消了服从调剂,若选择不同院校导致被提档但专业分数线未达标,将面临退档风险。 另一种模式为“院校专业组”,将一所院校的专业分为若干组,如湖北20
2024高考志愿可以填几个新高考地区能填几个 新高考可填志愿个数为112、96、80个。传统高考填报志愿一般可以填报四个或六个目标院校。不同省市高考填报志愿数量不同,一般只有四个或六个两种情况,且都为平行志愿。详细的新高考地区志愿填报个数接着往下看吧。 2024高考志愿能填报几个 新高考可填志愿个数为112、96、80个。传统高考填报志愿一般可以填报四个或六个目标院校。不同省市高考填报志愿
新高考可以填多少个志愿多少个专业? 1.考生在填报志愿时,每个学校后面都有6个空填的专业,也就是说最多可以填六个专业志愿。当然,如果你想读的专业填不够6个,你可以愿意填几个就填几个,但是还是要尽量填满。考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要注意第一个专业志 高考军校报考时间和流程表 高考军校报考时间和流程表如下: 1.政治考核,报考军校的第一步是参加报考所在地人民武装部组织的政治考核,一般在高考
湖南新高考可以填报多少个志愿 湖南新高考可以填报45个志愿。 拓展资料:适合高考的祝福语如下: 1、数年寒窗辛苦忙,一朝绽放也芬芳。今朝好比征战场,一腔热血满胸腔。万千才思心中藏,胸有成竹不用忙,文如泉涌书千行。面带微笑出考场,金榜题名在飞扬。又到高考日,祝愿考试顺利,赢得辉煌成就。 2、送你一个祝福,愿你好运相伴,送你一个问候,愿你幸运十足,送你一条短信,愿你超常发挥,
新高考填报志愿可以报多少个学校 新高考可以报96个学校。 新高考可以报96个学校。在新高考地区,不同省份地区可填报的学校和专业数量是不同的。比如天津普通本科批次A阶段设置50个平行院校专业组志愿,每个院校专业组志愿栏中设置6个专业志愿和1个服从调剂专业志愿。 考生需要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专业方向。通过自己平时的学习和生活,确定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所在,同时也要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2022年新高考可以填报多少个志愿及专业 截止目前国内一共14个省份实行新高考政策,其中广东、福建、江苏、河北、辽宁、湖北、湖南、重庆实施“3+1+2”模式;上海、浙江、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实行“3+3”模式。下面我为大家解答2022年新高考能填多少个志愿。 新高考可以填报多少个志愿及专业 1、新高考第一批省份 上海 零志愿批次:3个志愿,4个专业 本科普通批:2
高考志愿最多可以填几个? 不同省市安排不同,不同批次可填志的愿院校也不同,这里以上海为例: 第一批本科:可填报A、B、C、D四个院校志愿。 第二批本科:可填报A、B、C、D、E、F六个院校志愿。 高职(专科)可填报A、B、C、D、E、F、G、H八个院校志愿。 第一批本科征集志愿可填报A、B、C三个院校志愿。 第二批本科征集志愿可填报A、B、C、D、E、F六个院校志愿。
高考志愿一个学校可以填几个专业 在高考志愿填报中,每个学校允许考生填写六个专业。这给予考生充分的灵活性,可根据自身兴趣、成绩和未来职业规划来选择心仪的学校和专业。 重要的是,这些专业之间的选择顺序会影响录取可能性。在分数符合条件的条件下,考生应优先考虑将最中意的专业填写在前列。这样,即使在专业匹配上出现变动,也能提高心仪专业的录取几率。 为了进一步增加录取机会,考生还可以选择“服从调剂
2024-06-18 05:28:58
2024-06-16 08:48:36
2024-06-07 18:55:28
2024-06-20 17:42:02
2024-06-20 08:24:35
2024-06-17 06:3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