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7 23:20:25 | 好学网
好学网(https://www.haoxuejiaoyu.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学校优先还是专业重要?大学报志愿如何利益最大化呢?的相关内容。
报志愿,说起来很复杂,毕竟有2740所高校、500多个专业,听起来就头晕。但实际上,只要搞清楚其中的核心问题,处理起来也比较简单。因为高考分数已经限定了志愿可选的范围,搞清楚以下几个重要原则问题,就可以做出恰当的选择了。
学校篇
我们需要搞清楚的第二个原则问题,就是学校。面对层出不穷的就业歧视,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把学校摆在第一位。
经典问题:学校优先还是专业优先?
讲完第一个专业的问题(我们该如何报志愿?——专业选择上不必太纠结 ),其实这个问题就比较明确了。在你分数有优势,还有选择权的情况下,一般学校优先或者是我们的首选,不必过度纠结专业。
1、学校优先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学什么并不决定你一定做什么,更不决定你的成功,更主要的原因是,现在的招聘动辄讲你是什么学校毕业的,我们不得不面对,否则连竞争的资格都没有。
20年前的大扩招,让我国高等教育迈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去年全国招生915万人,是大扩招前的9倍,毛入学率达到了51.6%,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人口大国迈入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国家。今年大学毕业生874万,回国留学生应该也接近60万人,合计900余万人,几乎占到我们新增劳动力的85%以上。
英雄不问出处,但在人人都是大学生的今天,出身即毕业学校,就成了很多企业在招聘中初筛的第一道门槛。如果没有这个身份,我们连竞争的机会都没有。
去年某著名互联网企业在招聘中拒绝了一位上海交大的博士,原因仅仅是因为其本科是双非高校,就是鲜活的一例。看出身是错误的,甚至违法,教育部以及国家相关部门三令五申,要求不得设置招聘门槛,不得看出身,但各种用人单位甚至各级政府却熟视无睹。
2018年石家庄推出人才引进16条,明确认定标准:毕业于38所高校的毕业生都属于石家庄需要的人才,买房子不限购,还给补贴,租房子也一样补贴,甚至坐地铁、逛景点都免票。
同年,上海调整落户政策,对部分优秀人才直接引进,不再排队算积分,而核心标准就是北大清华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注意,清华北大的硕士、博士也没用,必须是应届本科毕业生。背后的原因其实也简单,清华大学一年仅招本科生3700人,但研究生却高达近8000人,在上海有关方面看来,这是不一样的。
不止是各级政府部门,组织部门为培养党的后备干部,推出了选调生制度,即选拔优秀大学毕业生从基层干起,为未来储备优秀干部,可以说是公务员里面的“精华”。2019年山东400余名选调生指标,直接给北大清华定向60名,另外的指标只有20所高校毕业生有报名资格。江苏省委组织部对于选调生资格则限定在15所985高校,上海市委限定在10所985高校。
我们坚决反对就业歧视,但如果不是毕业于这些知名学校,我们都没有资格去应聘部分职位,现实很残酷。
2、学校优先,还有一个原因,著名高校所提供的软环境是一般高校难以企及的,这包含氛围、视野、学习发展机会,周围同学与老师的影响等等。
3、学校优先,因为本科出身是我们一辈子的标签,但是专业上我们却有广泛的调整机会。因此,在你的分数有优势、可选择的背景下,应该首先考虑学校,而不是专业。
学校选择上的一些常识和建议
1、我这里说的学校优先,可以放弃专业,主要是根据社会上在聘用时设立的主要门槛谈的,比如985、211、双一流,不包含所谓的一本二本之分。
985、211是一个确定的名单,2017年推出的双一流大家可能不熟悉,就是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简单可以类比为,过去的985再加上3所新入围高校,这三所分别是郑州大学,云南大学和新疆大学。而一流学科高校等于原211高校加25所高校,这25所高校主要是由学科特色特别突出的高校构成,综合性的大学其实只有宁波大学与河南大学。双一流的引导目的很明确,希望高校不再办大而全,而是突出特色。
而一本二本,只是招生流程中的概念,并非学校等级质量的严格概念,全国从来就没有过一本二本学校的确定名单,每个省一本二本的名单肯定都是不同的,因此绝大多数用人单位也无法设立这个门槛。
有很多高校既在一本招生,也在二本招生,我们如何界定这所高校是一本还是二本?如北大在北京招生时,其护理专业曾在二本招生,难道说北大是二本高校吗?因此,没有必要说因为哪所学校是一本,就放弃自己心仪的专业。 好学网
伴随新高考的推行,录取上不分批次,一本二本的概念就彻底消亡了。
2、对于一般双非高校,我给一个鉴别建议,就是看历史。
教育是讲积淀的,现在的2740所高校中,大概74%是大扩招的产物,历史不足20年或者刚刚20年;本科高校中,60%以上的高校历史也不足20年,因此,可以从这个角度做一个判断。
还有就是看学校过去的隶属关系,90年代末因为高校管理调整,大量部属高校或转交教育部,或下放地方政府。转入教育部的基本发展都比较顺利,下放地方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校,因为种种原因,逐渐没落。这类学校其实都有厚重的历史积淀,学风校风总体都不错,值得选择。
3、除此之外,在双非学校里,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他们的办学水平与质量远远高于很多双一流高校。
这些学校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中外合作办学性质的,比如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上海纽约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等;还有一类是近年以新的体制举办的学校,如南方科技大学以及上海科技大学等。这些学校历史并不长,但因为不同的体制、强大的资金投入、优秀的举办者,让其迅速胜出,快速发展,未来值得期待。
最后强调一下,学校优先的前提,是这所学校值得你放弃专业选项,对于绝大部分只能选择普通高校或者高职高专的同学来说,还是以专业为重,主要原因是这个层面的多数学校之间区别比较小,仅在伯仲之间,没有必要为此放弃专业的考虑。
以上就是好学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好学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好学网:www.haoxuejiaoyu.com高考填报志愿卡有必要买吗? 可以算是一种模拟志愿填报的系统。 每年高考之前,学校老师都会像学生推荐这种卡,不同价位有不同的功能,考生可利用高考填报志愿卡进入其系统,对往年的高考分数以及院校的录取分数有一个了解,可以查询自己想要报考学校及专业的分数,输入自己的分数进行查询,看看自己能不能考上这所学校。高考结束对考生和家长来说,最重要还是高考志愿填报。对比几年前,那时候填报志愿,就只有查一本
高考填报志愿,专业服从有必要吗!? 最好服从调剂,不服从存在被退档的风险。如果考分没有达到投档分数线是不会被投档的,直接检索第二志愿看是否达到了投档分数线,只有达到了投档分数线才会被投档,没有被投档就不存在退档问题。 在填报志愿时,服从二字绝对不可忽视,特别是对竞争能力较差的考生,更是如此,服从有时比第二、第三志愿录取机率还高。 扩展资料: 填写“是否服从”栏时不可含糊不清,
高考96个志愿有必要全填吗 有必要。 96个志愿有必要填满,而且还要按照冲稳保的规则做好规划,因为96个志愿是有投档顺序的,省教育考试院从考生的第一个志愿开始检索,因此要把自己最想要去的专业学校放在前面,形成合理的志愿梯度,按照“冲、稳、保”的原则进行志愿排序。 冲,就是排在前面的志愿可以稍高于或接近于往年的录取位次;稳,就是选择相对把握性大一些的学校;保,就是选择几所自己成绩显
高考那点事高考那点事 微课网的首席教育专家尹宗禹,曾担任北京市西城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主任和育荣实验学校校长,同时是北京民办教育机构教研总监。他联手教育界多位专家,如西城区教育考试中心主任范任和新浪高三家长博客圈知名博主晨雾,共同打造了名为“高考那点事”的系列专题,旨在为2012年的考生和家长全面解读高考,提供全方位的指导支持。 这个系列专题涵盖了丰富的内容,通过访谈和讲座的形式,深入探讨高
高考志愿规划师培训费用 高考志愿规划师培训费用如下: (1)吹嘘卖证类 有一类机构,并不传授相关高考志愿规划师的学习内容,只需你交钱,费用从800—4000元不等,也可能更多,不用上课,不用考试,只需一个月,“国家认可”的高级高考志愿规划师证书保证你拿到手。 推荐指数:0星 首先,国家目前没有任何中字头的高考志愿规划师证书; 其次,高考志愿规划师是一个需要真正与家长、
高考志愿有必要填那么多个吗 填报多个高考志愿是必要的。首先,由于竞争激烈,数以十万计的考生同时参与高考,多填志愿能增加录取机会。只填单一志愿,若未能被录取,将浪费高考机会并造成损失。其次,多填志愿有助于了解与认识自己的专业与职业发展方向。在筛选过程中,考生能深入了解各专业培养方案与未来发展趋势,为定位个人前途方向与选择兴趣相符的专业打下基础。多填志愿能带来长远学习与就业益处。 当然,多
你们觉得花钱请人填报高考志愿有必要吗? 觉得花钱请人填报高考志愿没有必要。 填报高考志愿的最佳方式是让家长积极参与,认真学习政策,了解学生,分析高考招生数据,找到合适的专业,并填写合适的学校。 花钱请人填报高考志愿一是花费太大。现在请志愿专家填报个高考志愿少则千元,多则上万。现在百家号里有很多志愿方面的作者,有很多参考信息,其实家长只要多花点时间来学习一下,是能学到很多知识的,没有必
高考志愿卡有必要买吗 高考志愿卡是可以买的,但是不是一定要买这个,如果买一张志愿卡的话还是挺不错的。 高考生可以通过登录招生网站,输入自己的密码,来查看自己的录取情况。 一般情况下,会出现这种几种结果:正在投档、院校在阅、预录取、录取、预退档、自由可投。在这几种结果当中,预录取和录取是最好的结果! 这表明,高考生同学已经被填报的院校顺利考核通过并录取了。如果出现“预退档”或“自由可
2024-06-18 05:28:58
2024-06-07 18:55:28
2024-06-20 17:42:02
2024-06-20 08:24:35
2024-06-17 06:34:26
2024-06-03 03: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