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6-02 18:17:46 | 好学网
1、成都大学:
是四川省和成都市共建的综合性大学、成都市重点建设大学,是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高校、四川省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四川2011计划、四川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为中俄“长江—伏尔加河”高校联盟、成都国际友城高校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2、西南大学: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农业农村部、重庆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双一流”农科联盟成员高校。入选“111计划”、“2011计划”、“百校工程”。
学校设有46个教学单位,开设102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了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医、管、艺等12个学科门类。
2023年4月,西南大学新增量子信息科学、智能制造工程、智能车辆工程、生物质科学与工程、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生物育种科学6个本科专业。
3、重庆工商大学:
由中央和地方共建,以重庆市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的一所公办高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学校源出两脉。一脉为1978年创办的渝州大学;一脉为1987年创办的隶属原商业部的重庆商学院。2002年两脉合并,组建重庆工商大学,成为一所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工学、法学、理学、艺术学等学科的高水平财经类应用研究型大学。
以上数据出自高三网。
高考591分能上的学校有陕西师范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宁波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东北财经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海南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
1、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简称陕西师大、陕师大),坐落于陕西省西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是国家首批“双一流”“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2、西南财经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简称西财),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校,位列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入选国家“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3、宁波大学
宁波大学(Ningbo University,简称宁大),坐落于浙江省宁波市,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浙江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宁波市共建高校,国家海洋局与宁波市共建高校,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校。
好学网(https://www.haoxuejiaoyu.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2023年591分可以上什么大学的相关内容。
2023年591分可以上的大学有南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以及北京理工大学等。 好学网
1、南通大学
学校设有20个学院、1个独立学院(杏林学院)、1家直属大型综合三级甲等医院(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和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拥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信息与通信工程3个博士后流动站,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特种医学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9个硕士专业学位点。
2、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汉市,坐落在武昌南湖之滨的桂子山上,占地面积160余万平方米,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教师教育“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3、北京理工大学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强化“三全育人”,构建“价值塑造、知识养成、实践能力”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寰宇+”(“SPACE+X”)计划,全力构建智慧教育视域下全人化人才培养体系,致力于培养“胸怀壮志、明德精工、创新包容、时代担当”的领军领导人才,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美誉度持续提升。
591分推荐的专业
1、电子信息类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电子技术理论、通晓电子系统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外语、相应工程技术应用能力以及在本专业领域跟踪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 力,能在信息通信、电子技术、智能控制、计算机与网络等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科学研究、产品设计、工艺制造、应用开发和技术管理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2、电气工程专业
培养学生具有工科基础理论知识和以电能生产、传输与利用为核心的相关专业知识,能够有效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问题并构建工程系统。毕业后,该专业的学生可以从事多个领域的工作,包括规划设计、电气设备制造、发电厂和电网建设、系统的调试与运行、信息处理、经济管理、质量保障等工作,同时也需具备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